鸡林
jī lín
  • 拼 音:jī lín
  • 注 音:ㄐㄧ ㄌ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鷄林”。1.指佛寺。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鸡林俊赏,萧萧鷲岭之居。” 蒋清翊 注引《佛尔雅》:“鸡头摩寺,谓之鸡园……昔有野火烧林,林中有雉,入水渍羽,以救其焚。”
    (2).古国名。即 新罗 。 东汉 永平 八年(公元65年), 新罗 王夜闻 金城 西 始林 间有鸡声,遂更名 鸡林 。 唐 杨夔 《送日东僧游天台》诗:“迴首 鸡林 道,唯应梦想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本末》:“每宴必命家姬奏《桃花扇》……盖不知何人传入。或有 鸡林 之贾耶?”
    (3).指 新罗 附近的国家和地区。 五代 齐己 《送僧归日本》诗:“却忆 鸡林 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吹。” 清 赵翼 《王梦楼挽诗》:“生有笙歌矜马帐,死犹诗句在 鸡林 。”自注:“君少时随册使封 琉璃王 。”
    (4).指 鸡林 贾。 宋 姜夔 《白石诗话》:“一家之语,自有一家之风味……模倣者语虽似之,韵亦无矣。 鷄林 其可欺哉!” 清 吴伟业 《画中九友》诗:“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 鸡林 求。”参见“ 鸡林贾 ”。

  • 基本含义
    指繁荣昌盛的景象,形容人口众多或事物繁多。
  • 详细解释
    鸡林一词源于《庄子·徐无鬼》:“鸡林犬吠,人之所离也。”其中,“鸡林”用来形容人多杂乱的场面。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人口众多或事物繁多的情景。
  • 使用场景
    鸡林一词通常用于形容人群拥挤、繁忙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情况。例如,可以用于形容市集、车站、机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也可以形容某个行业、某个领域的竞争激烈、资源丰富。
  • 故事起源
    《庄子·徐无鬼》中的故事中,鸡林犬吠被用来描述人们相互之间的疏离和隔阂。后来,人们将其中的“鸡林”一词引申为形容人多杂乱的情景。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这个市场人真是鸡林啊,挤得我都喘不过气来了。2. 这个行业竞争激烈,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真是鸡林啊!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鸡林”联想为鸡群密集的森林,形象地表示人多杂乱的情景。可以通过想象一片密密麻麻的鸡群在森林中奔跑、叫喊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多或事物繁多有关的成语,例如“人山人海”、“五花八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市集上人真多,好像鸡林一样。2. 初中生:车站里人流如织,简直是个鸡林。3. 高中生:这个行业竞争真激烈,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就像是个鸡林一样。4. 大学生:机场的人潮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就是个鸡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