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哭
tí kū
  • 拼 音:tí kū
  • 注 音:ㄊㄧˊ ㄎ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啼哭 tíkū
    [weep aloud;cry;wail] 放声地哭

  • 近义词

    呜咽、哭泣

  • 英文翻译

    1.cry; wail

  • 详细解释

    (1).放声地哭。《荀子·非相》:“俄则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 唐 王建 《原上新居》诗之五:“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飢。” 鲁迅 《坟·未有天才之前》:“其实即使天才,在生下来的时候的第一声啼哭,也和平常的儿童的一样,决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2).特指猿啼。 唐 白居易 《寄微之》诗之五:“ 秦 女笑歌春不见, 巴 猿啼哭夜尝闻。”

  • 基本含义
    指哭泣、痛哭。
  • 详细解释
    啼哭是由两个词语组成,"啼"意为哭泣,痛哭;"哭"指流泪、悲伤。合在一起的意思是大声哭泣或痛苦地哭泣。
  • 使用场景
    啼哭一般用来形容人们在极度悲伤、痛苦、失望等情绪下的哭泣。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遭遇不幸或受到伤害时的悲痛心情,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上普遍的悲剧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等。
  • 故事起源
    啼哭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蒹葭》一篇中。这篇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因丈夫去世而痛苦哭泣的场景,其中有一句是:“啼哭其室,求穷耻之。”意为“痛哭着在自己的房间里,为了寻求丈夫的耻辱。”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妇女对丈夫去世的悲痛之情,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形容人们在悲伤中大声哭泣的说法。
  • 成语结构
    啼哭是由两个动词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听到噩耗后,不禁啼哭起来。2. 在葬礼上,亲友们纷纷啼哭,表达对逝者的哀思。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啼哭”与“痛哭”联系起来记忆,因为“啼哭”和“痛哭”在意义上相似,都表示悲伤、痛苦的哭泣。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啼哭”相关的成语,如“泣不成声”、“声嘶力竭”等,以拓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老师说要离开,小明忍不住啼哭了起来。2. 初中生:在电影的悲情场景中,女主角啼哭得泪如雨下。3. 高中生:考试失败后,他失望地啼哭了一整个晚上。4. 大学生: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相互拥抱,不舍的啼哭声此起彼伏。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