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裳裹足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liè cháng guǒ zú ㄌㄧㄝ ˋ ㄌㄧㄝ ˋ ㄌㄧㄝ ˋ ㄌㄧㄝ ˋ ㄌㄧㄝ ˋ

    裂裳裹足 

    相传 公输般 为 楚 设置云梯,欲以攻 宋 。 墨子 闻之,“自 鲁 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 郢 说 楚王 。事见《战国策·宋卫策》、《吕氏春秋·爱类》。后用为奔走急切之典。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是以耿介之士,疾其若斯,裂裳裹足,弃之长騖。” 宋 朱熹 《答吕伯恭书》:“老兄忧时之切,惓惓不忘,窃计裂裳裹足不俟屨而就途矣。”亦作“ 裂裳裹膝 ”。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申包胥 知不可,乃之於 秦 ,求救 楚 ,昼驰夜趋,足踵蹠劈,裂裳裹膝,鹤倚哭於 秦 庭,七日七夜,口不絶声。”亦省作“ 裂裳 ”。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去日应悬榻,来时定裂裳。”

  • 基本含义
    指人们在行动上过于谨慎小心,过分拘束自己,不敢放开手脚。
  • 详细解释
    成语“裂裳裹足”由“裂裳”和“裹足”两个词组成。裂裳指的是裂开衣裳,裹足指的是包裹脚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过于小心谨慎,行动时过分拘束自己,不敢放开手脚。比喻做事过于谨慎小心,缺乏果断和决断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行动时过于谨慎小心,不敢大胆尝试或做出决断。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过分拘束自己,不愿意冒险的人。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载:“昭公使伯宗、子我如晋,使告于晋侯曰:‘裂裳裹足,不敢犯道,不敢留守,不敢专守于我,敢请矣。’”这个故事中,昭公派遣使者前往晋国,使者非常小心谨慎,不敢违背规定、不敢停留、不敢专擅。后来,人们用“裂裳裹足”来形容过于小心谨慎的行为。
  • 成语结构
    四个汉字,由两个动词组成。
  • 例句
    1. 他在工作上总是裂裳裹足,缺乏决断力。2. 别再裂裳裹足了,大胆一点,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裂裳裹足”与过于小心谨慎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穿着裂开的衣裳,裹着脚部,行动非常拘束,不敢放开手脚。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谨慎、决断力相关的成语,如“小心翼翼”、“犹豫不决”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理解成语的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在学习上总是裂裳裹足,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2. 初中生:有些同学在班级活动中裂裳裹足,不敢积极参与。3. 高中生:面对选择大学专业的问题,她裂裳裹足,犹豫不决。4. 大学生:在创业时,他裂裳裹足,不敢冒险尝试新的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