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诡
jī guǐ
  • 拼 音:jī guǐ
  • 注 音:ㄐㄧ ㄍㄨㄟ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矫情立异。《后汉书·独行传·范冉》:“ 冉 好违时絶俗,为激诡之行。”《三国志·魏志·和洽传》:“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 清 刘大櫆 《潘在涧时文序》:“ 老聃 、 庄周 ,使为激诡; 商鞅 、 李斯 ,使为变乱。”
    (2).标新立异。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中:“ 东坡 《雁词》云:‘拣尽寒枝不肯栖。’以其不栖木,故云尔;盖激诡之致,词人正贵如此。”
    (3).毁誉过当。《后汉书·班固传论》:“若 固 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 李贤 注:“激,扬也;诡,毁也。”

  • 基本含义
    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 详细解释
    激诡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激”和“诡”两个字组成。激指事物变化快速,瞬息万变;诡指事物难以捉摸,难以预测。激诡合在一起,形容事物的变化无常,难以捉摸。
  • 使用场景
    激诡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事件的发展或变化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反复无常,或者形容事件的发展出乎意料。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情况的变化快速而难以预测。
  • 故事起源
    激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杨骏传》中。故事中,当时的晋朝丞相杨骏在处理政务时,行事反复无常,变化难以捉摸,因此被形容为“激诡”。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激诡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性格非常激诡,今天高兴得像个孩子,明天又愁眉苦脸。2. 这个项目的发展一直都很激诡,难以预测。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激诡与事物的变化无常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一瞬间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情景,将之与激诡这个词语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激诡意思相近的成语,如“变幻莫测”、“善变”等,来扩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的心情激诡得像过山车一样。2. 初中生:他的表现一直很激诡,让人难以琢磨。3. 高中生:这个电影的剧情发展真是激诡,始料未及。4. 大学生:这个社会变化太激诡了,我们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