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梧
qī wú
  • 拼 音:qī wú
  • 注 音:ㄑㄧ 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栖梧”。《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凤皇之性,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 孔颖达 疏:“诸书传之论凤事,皆云食竹栖梧。”本谓凤凰息于梧桐树上,后用以指贤者择明主而从或明君礼贤下士。 唐 罗隐 《谢崔舍人启》:“若某者,跡未及 萧 阶 陈 榻之严,目未睹巢阁栖梧之瑞。门寒於 光逸 ,命薄於 黔娄 。”

  • 基本含义
    栖梧是一个四字成语,意为停留在梧桐树上,形容人或动物暂时寄宿在他处。
  • 详细解释
    栖梧源自《列子·汤问》:“有鸟止于梧子,汤问于曰:‘子之来也,亦有所待乎?’鸟曰:‘我好生也,故止于此。’”这个故事中,鸟选择停留在梧桐树上,是因为它觉得这里是个安全舒适的地方。因此,栖梧意味着暂时停留在某个地方,寻找安身之处。
  • 使用场景
    栖梧常用于形容人或动物在外地暂时寄宿或停留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比喻在某个环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 故事起源
    栖梧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列子·汤问》。这个故事通过鸟选择栖息在梧桐树上,来表达人们对于安全和舒适的追求。
  • 成语结构
    栖梧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栖”和“梧”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栖梧了一段时间,直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和住所。2. 这只流浪猫在我们家栖梧了一晚,后来就再也没走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栖梧”这个成语与鸟停在梧桐树上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自己暂时停留在一个舒适的地方,寻找安身之处。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列子·汤问》,了解其中的寓意和哲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鸟在树上栖梧,觉得非常开心。2. 小学生:我在外地栖梧了一段时间,后来终于找到了新的朋友。3. 初中生:父母工作的原因,我在外地栖梧了几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4. 高中生:大学生活是新的起点,我们需要在新的城市栖梧。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