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此若
• 此起彼落
• 此起彼伏
• 此刻
• 此君
• 此界彼疆
• 此疆尔界
• 此间
词语造句
• 耳闻目见造句
• 耳听心受造句
• 耳后风生造句
• 耳目喉舌造句
• 耳目心腹造句
•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造句
• 鹿耳门造句
• 中耳炎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象化
象笏
象弧
象果
象龟
象管
象谷
象觚
象龚
象恭
柔民
róu mín
拼 音:
róu mín
注 音:
ㄖㄡˊ ㄇㄧㄣˊ
繁体字:
基本解释
安抚人民。《国语·齐语》:“臣之所不若 夷吾 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 韦昭 注:“柔,安也。”
基本含义
指治理国家时采取温和、柔软的政策,以平息民众的不满和抵抗。
详细解释
柔民一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夫柔远者,民之所利也。”意思是说,对待人民要以柔软的方式,远离强硬和武力,这样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利益。成语中的“柔”指的是柔和、温和,而“民”则指的是人民、百姓。
使用场景
柔民一词常用于描述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它强调通过温和的手段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利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柔民的理念来处理人际关系,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矛盾和冲突。
故事起源
柔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是由春秋时期的史书记载而来。当时,齐国的僖公想要通过柔和的政策来安抚民众,以稳定国家局势。这一政策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也为后来的统治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
成语结构
柔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1. 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我们应该采取柔民的态度,以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2. 政府应该倾听民众的声音,采取柔民的政策,以满足人民的需求。
记忆技巧
可以将“柔民”联想为柔软的人民,表示政府对待人民时要以柔和的态度,关心民生,维护人民的利益。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的古代政治和社会制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春秋时期的历史,了解更多关于柔民的故事和相关成语的使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以柔民的态度对待同学,不要打架。2. 初中生:政府应该采取柔民的政策,关注人民的生活水平。3. 高中生: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我们应该用柔民的方式解决矛盾,而不是采取激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