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
shù jí shì
  • 拼 音:shù jí shì
  • 注 音:ㄕㄨˋ ㄐㄧˊ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明 、 清 官名。 明 初有六科庶吉士。 洪武 十八年使进士观政于诸司,练习办事。其在翰林院、承敕监等近衙门者,采《书》“庶常吉士”之义,俱改称为庶吉士。 永乐 后专属翰林院,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者为之。三年后举行考试,成绩优良者分别授以编修、检讨等职;其余则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 明 代重翰林, 天顺 后非翰林不入阁,因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 清 沿 明 制,于翰林院设庶常馆,掌教习庶吉士事。庶吉士又通称“庶常”。参阅 清 福格 《听雨丛谈》卷六。参见“ 庶常 ”。

  • 基本含义
    指平民百姓中的人才,也指庶民中的学士。
  • 详细解释
    庶吉士是由“庶”、“吉”、“士”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庶”指庶民、平民,“吉”指吉祥、幸运,“士”指学士、人才。庶吉士一词最初用来形容庶民之中有才学的人,后来也用来表示庶民中的学士。
  • 使用场景
    庶吉士一词多用于形容庶民中有才学的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平民阶层中的人才的赞美和鼓励。可以用在教育、社会等各种场景中。
  • 故事起源
    庶吉士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记载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平民百姓中出现了许多有才学的人。这些庶民中的学士被称为庶吉士,他们在齐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后来,庶吉士一词逐渐被广泛使用。
  • 成语结构
    庶吉士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庶”、“吉”、“士”分别表示庶民、吉祥和学士。
  • 例句
    1. 他虽然出身庶民,却是一位庶吉士,才学出众。2. 这位庶吉士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庶吉士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普通的庶民站在高山之巅,头顶上有一片吉祥的云朵,象征着他是一个有才学的学士。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关于庶吉士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他与庶吉士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是个普通庶民,但是他是一个庶吉士,成绩一直很好。2. 初中生:这位庶吉士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3. 高中生:他们是庶吉士,虽然出身平凡,但是他们有着非凡的才能。4. 大学生:庶吉士代表了庶民中的人才,他们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