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附
jiàng fù
  • 拼 音:jiàng fù
  • 注 音:ㄐㄧㄤˋ ㄈ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投降归附。《后汉书·伏隆传》:“ 隆 招怀绥缉,多来降附。”《南史·齐始兴简王鉴传》:“自是 巴 西蛮夷凶恶,皆望风降附。”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 吐蕃 以生 羌 为向导,攻拔 安戎城 ,增兵驻守, 西洱河 诸‘蛮’相率降附。”
    (2).指投降归附的人。《明史·魏学曾传》:“ 学曾 乃易置将吏,招纳降附,釐屯田二千餘顷。”

  • 基本含义
    指原本高傲骄横的人或事物,因情势变化而屈服或降低身份。
  • 详细解释
    成语“降附”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降”和“附”。其中,“降”表示屈服、降低,指原本傲慢自大的人或事物被迫改变态度或降低身份;“附”表示附属、附从,指原本独立自主的人或事物被迫依附于他人或事物。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原本高傲骄横的人或事物,因情势变化而屈服或降低身份。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或事物在某种情况下不得不改变态度或降低身份,屈从于他人的意愿或权威。例如,一个原本自负自大的领导在面对困难时不得不向下属寻求帮助,这时就可以用“降附”来形容他的行为。
  • 故事起源
    成语“降附”最早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故事中,齐国宣公为了让鲁国归还齐国失去的地盘,派遣了大臣田忌去与鲁国交涉。田忌在鲁国被鲁国大夫公叔戡嘲笑,公叔戡认为田忌是来屈服于鲁国的。然而,田忌并没有屈服,而是耐心等待时机,最终通过巧妙的计策让鲁国归还了失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我们不必屈服,可以寻找合适的机会,以智慧和策略来解决问题。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
  • 例句
    1. 面对困境,他不愿屈服,而是希望通过努力来改变现状。2. 这个公司原本独立自主,但由于资金问题,最终不得不降附于其他大公司。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降附”与“屈服”、“改变态度”等词语进行联想,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屈服、改变态度相关的成语,如“屈服”、“改弦易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他不得不降附于老师的意见,改正自己的错误。2. 初中生:在比赛中,他原本自负的心态被对手的实力击败,不得不降附于对手,向他学习。3. 高中生: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他不得不降附于父母的意见,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全身心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