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撕
tí sī
  • 拼 音:tí sī
  • 注 音:ㄊㄧˊ ㄙ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拉扯;提携。《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汉 郑玄 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逝魄愿提撕,煢嫠赖将引。” 李大钊 《时》:“冀其翻然思反,复归于进步论者之林,与我们携手提撕,共到进步的大路上去。”
    (2).教导;提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惟为己为人义利际,谆谆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见其心焉。” 叶圣陶 《线下·校长》:“现在经先生的提撕,我们才恍然觉悟,知道这件事是不该随意玩的。”参见“ 提耳 ”。
    (3).振作。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昔贤长笑傲,吾道务提撕。” 杨度 《<游学译编>叙》:“及今日而提撕其精神,操炼其体魄,犹有可以自救者。”

  • 基本含义
    提起并撕扯,形容争吵、争斗激烈。
  • 详细解释
    提撕是一个由动词“提”和“撕”组成的成语,意思是提起并撕扯。它形容争吵、争斗激烈,双方都不愿意让步,争执不下。
  • 使用场景
    提撕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争吵、争斗的情境。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或两个团体之间的激烈争论,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无法达成共识。
  • 故事起源
    提撕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据说,在古代战争中,双方为了争夺战略要地,经常发生激烈的争斗。双方都想要把对方的阵地撕毁,以便取得胜利。因此,人们就用“提撕”来形容这种激烈的争斗。
  • 成语结构
    提撕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提”和“撕”组成。
  • 例句
    1. 他们为了争夺项目的领导权,提撕了一个晚上。2. 这两个团队的成员提撕得面红耳赤,争论不休。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提撕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站在高山峭壁上,争夺一块布满荆棘的旗帜,双方都拼命地提起并撕扯,场面非常激烈。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争吵、争斗相关的成语,如“尔虞我诈”、“水火不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桌为了一本铅笔提撕了一下午。2. 初中生:班级里的两个学生为了一个座位提撕了一整节课。3. 高中生:两个社团的成员为了活动的经费提撕得不可开交。4. 大学生:两个学生会的干部为了组织活动的方案提撕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