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幌
shū huǎng
  • 拼 音:shū huǎng
  • 注 音:ㄕㄨ ㄏㄨㄤ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书帷。亦指书房。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犹临书幌而不休,对欹案而忘怠。” 唐 刘长卿 《过裴舍人故居》诗:“书幌无人长不捲,秋来芳草自为萤。” 宋 苏轼 《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一:“五更晓色来书幌,半月寒声落画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岱 ,字 次岳 ……《清明》云:‘忽忽春光过半时,浴蚕天气雨如丝,无端柳色侵书幌,忆着河桥折处枝。’”

  • 基本含义
    形容虚有其表,外表看起来很有文化或有学问,但实际上内在空虚、没有真才实学。
  • 详细解释
    书幌源自清代小说《红楼梦》,原指贾宝玉收到一个装满书籍的书匣,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里面的书都是空白的,没有实际内容。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扩展为指人表面上有学问或有文化的样子,但实际上没有真才实学。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只注重外表的人,他们可能通过模仿或虚假的方式给人以有学问的印象,但实际上却没有真正的知识或才能。
  • 故事起源
    书幌最早出现在清代小说《红楼梦》中,是作者曹雪芹创造的。在小说中,贾宝玉收到一个装满书籍的书匣,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里面的书都是空白的,没有实际内容。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书幌”的来源。
  • 成语结构
    书幌的结构是“书”和“幌”的组合。其中,“书”表示书籍,意味着知识或学问;“幌”表示外表,意味着表面的样子。两者结合起来,表示外表看起来有学问或有文化,但实际上内在空虚、没有真才实学。
  • 例句
    1. 他整天摆出一副书呆子的样子,但实际上是个书幌,什么真知识都没有。2. 她虽然穿着朴素,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真正的知识和才能,绝对不是一个书幌。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书幌”想象成一个装满空白书籍的书匣,外表看起来很有学问,但实际上里面都是空的。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虚有其表、外表骗人相关的成语,如“画饼充饥”、“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虽然穿着很有学问的衣服,但是他只是个书幌,没有真正的知识。2. 初中生:她整天摆出一副书呆子的样子,但实际上只是个书幌,没有实际的才能。3. 高中生:他表面上看起来很有学问,但是实际上只是个书幌,没有真正的知识和能力。4. 大学生:这个人整天充满文化气息,但是他只是个书幌,没有真正的学术造诣。5. 成年人:我们不要被那些表面上有学问的人所迷惑,他们可能只是书幌,没有真正的才能和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