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跋
láng bá
  • 拼 音:láng bá
  • 注 音:ㄌㄤˊ ㄅㄚ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诗·豳风》篇名。《诗·豳风·狼跋序》:“《狼跋》,美 周公 也。 周公 摄政,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 周 大夫美其不失其圣也。”《孔丛子·记义》:“於《东山》见 周公 之先公而后私也,於《狼跋》见 周公 之远志所以为圣也。”
    (2).喻艰难窘迫。《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毛 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跲其尾,进退有难,然而不失其猛。”《三国志·蜀志·法正传》:“主公之在 公安 也,北畏 曹公 之彊,东惮 孙权 之逼,近则惧 孙夫人 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唐 李德裕 《汉昭帝论》:“ 成王 闻 管 蔡 流言,观 召公 不悦,遂使 周公 狼跋而东,《鴟鴞》之诗作矣。”

  • 基本含义
    形容狼奔跳的样子,比喻敌人猖狂凶恶。
  • 详细解释
    狼跋是由“狼”和“跋”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狼是一种凶猛的野兽,跋指跳跃。狼跋形容狼奔跳的样子,表示敌人猖狂凶恶,形势严峻。
  • 使用场景
    狼跋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敌人凶狠、猖狂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战争、斗争、竞争等场景中敌方势力强大、凶恶残暴的情况。
  • 故事起源
    狼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篇史书《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其中有一段记载了鲁国与晋国的战争。当时,晋国的军队如狼一般凶猛,奔跑如飞,给鲁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于是,人们用“狼跋”来形容晋国军队的凶猛和威猛。
  • 成语结构
    狼跋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敌人的进攻如狼跋般猖狂,我们必须坚决反击。2. 面对狼跋的敌人,我们要保持警惕,坚决不退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狼的凶猛形象与跳跃的动作联系起来,来记忆狼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狼在奔跑时,跳跃凶猛,形势严峻。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与狼有关的成语,如“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进一步丰富对狼的形象和含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狼跋的敌人吓得我不敢出门。2. 初中生:面对狼跋的挑战,我们要勇敢地面对。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敌人如狼跋般猖狂,我们要坚定信念,不屈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