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手就毙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shù shǒu jiù bì ㄕㄨˋ ㄕㄡˇ ㄐㄧㄨˋ ㄅㄧˋ

    束手就毙(束手就斃) 

    同“ 束手待毙 ”。 宋 洪迈 《容斋随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録》,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上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基本含义
    束手就毙指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因为缺乏勇气或决心而不敢采取行动,最终导致失败或被击败。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中的“束手”意味着没有动手的意愿或行动能力,“就毙”意味着最终遭到失败或被打败。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在困境中不敢采取行动,最终面临失败的局面。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因为缺乏勇气或决心而不敢行动,最终导致失败。它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优柔寡断、胆小怕事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因为畏难而放弃行动。
  • 故事起源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故事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经有一次面临重大挫折。当时,项羽的军队被围困在垓下,刘邦的军队对他实行了包围战术。然而,项羽因为缺乏决心和勇气,没有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和死亡。这个故事成为了“束手就毙”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束”、“手”、“就”、“毙”。
  • 例句
    1. 他虽然知道这个机会对他来说非常重要,但是因为缺乏自信,最终还是束手就毙了。2.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不能束手就毙,而是应该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束手就毙”这个成语与一个形象进行联想,比如想象一个人被绳子捆绑住双手,无法行动,最终遭到失败的情景。通过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束手就毙”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比如“坐以待毙”、“因循守旧”等。这些成语都与缺乏行动、畏难怕事等主题相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提高对于这种心态的认识和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害怕考试失败,所以选择了逃避,最终束手就毙了。2. 初中生:面对班级的竞选,他因为缺乏自信而束手就毙,最终失去了这个机会。3. 高中生: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我们不能束手就毙,而是要积极备考,争取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