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駝
luò tuó
  • 拼 音:luò tu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骆駞 ”。 1.哺乳动物。躯体高大,背有驼峰,或单或双。蹄扁平,蹄底有肉质的垫。性温顺,能反刍,耐饥渴,可负重致远,是沙漠地区的重要力畜。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夫驴、骡、骆駞、犀、象、瑇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后汉书·梁慬传》:“ 慬 等出战……乘胜追击,凡斩首万餘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 唐 韩愈 《石鼓歌》:“氊苞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载数骆驼。”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赵崇 是轻薄圆头,於 鄂州 坐上佯不识骆駞,呼为山驴。” 冰心 《到青龙桥去》:“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
    (2).虫名。即灶马。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灶马》:“﹝灶马﹞以其脊高脚长,故又有骆驼之称。”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事物固执、顽固不化。
  • 详细解释
    骆駝是一种顽固的动物,因此成为了固执、顽固不化的象征。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那些坚持自己观点,不听他人劝告的人,或者形容那些固执的事物。
  • 故事起源
    古代有一位名叫骆駞的人,他非常固执,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后来,人们就用“骆駞”来形容那些固执、顽固不化的人或事物。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骆”和“駝”。
  • 例句
    1. 他真是个骆駝,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听别人的建议。2. 这个项目已经失败了很多次,但他还是不肯放弃,真是个骆駝。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骆駝”想象成一个顽固的动物,它非常固执,不肯改变。你可以想象一个骆駝在一根绳子上被绑住,它使劲儿地往前走,但始终无法挣脱。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例如“固执己见”、“死不改悔”等,来增加你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就像一只骆駝,一直不肯做作业。2. 初中生:她是个骆駝,从来不听别人的建议。3. 高中生:那个团队的领导就像一只骆駝,一直坚持自己的决策。4. 大学生:他是个骆駝,对于自己的梦想从不妥协。5. 成年人:有些人就是骆駝,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