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黏
shī nián
  • 拼 音:shī nián
  • 注 音:ㄕㄧ ㄋㄧ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失粘 ”。1.谓骈俪文字平仄不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四声分韵,始於 沉约 。至 唐 以来,乃以声律取士,则今之律赋是也。凡表、啟之类,近代声律尤严,或乖平仄,则谓之失黏。”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经史释音有首释末释之别》引 清 王士祯 《居易录》:“ 徐凤 少监代嗣王谢赐玉带表,用《礼记》孚、尹二字,以尹为平声,乃用第二音,有司谓其失粘。”
    (2).凡律诗前一联的“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平仄必须相同,称作“粘”,违者称作“失粘”。 明 徐师曾 《文体明辨序说·拗体》:“按律诗平顺稳帖者,每句皆以第二字为主,如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则二句、三句当用仄声,四句、五句当用平声,六句、七句当用仄声,八句当用平声;用仄反是。若一失粘,皆为拗体。”
    (3).泛指诗句平仄失调。亦称“ 失严 ”。 杜甫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诗 清 仇兆鳌 注:“ 刘逴 曰:‘律诗自有定体,不可失粘……’ 刘氏 作失粘,谓上下二句平仄不相粘合。 陶开虞 作失严,谓声谓平仄失其谨严也。”

  •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之间的黏合关系消失,不再亲密或团结。
  • 详细解释
    失黏是由“失”和“黏”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失指失去,黏指黏附、黏合。失黏形容原本黏合在一起的人或事物关系解体,不再黏合或团结。
  • 使用场景
    失黏常用于形容团队、组织、家庭或友谊关系的破裂,也可以用来形容夫妻关系的疏远、朋友之间的疏离等。
  • 故事起源
    《韩非子·五蠹》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黏蝇和一只黏蝉的故事。黏蝇和黏蝉黏在一起时,黏蝇可以通过黏蝉的翅膀飞行,而黏蝉则可以通过黏蝇的牵引避免被其他昆虫捕食。然而,当黏蝇和黏蝉失去黏合时,它们就再也无法黏在一起,最终被其他昆虫捕食。这个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失黏的含义。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失”和“黏”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们曾经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但如今却因为一些误会而失黏了。2. 这个家庭因为长期的争吵而失黏,关系变得疏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失黏”与“失去黏合”的意思进行联想,想象两个黏在一起的物体突然分离,失去了黏合的状态。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相关的成语,如“分道扬镳”、“不和谐”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我的好朋友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失黏了。2. 初中生:班级里的团队合作精神越来越差,大家之间失黏了。3. 高中生:他和他的父母关系紧张,家庭失黏了。4. 大学生:大学期间,一些原本关系亲密的室友也因为各自的事情而失黏了。5. 成年人:工作中,团队之间的合作默契不断下降,团队失黏了。以上是关于成语“失黏”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