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含义
- 指坦然接受别人的批评或责备,并从中汲取教训。
-
- 详细解释
- 成语“坦腹东床”源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中的一句:“坦腹东床娇儿啼。”诗中描述了一个寂寞的秋夜,主人公坦然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啼哭声,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后来,这句诗被引申为“坦腹东床”,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批评或责备,并从中吸取教训。
-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能够勇于面对批评或责备的心态,表现出对自己的行为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并改正的态度。
-
- 故事起源
- 成语“坦腹东床”的故事起源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中坦然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啼哭声,表现出了一种豁达的心态。
-
- 成语结构
- 由三个词组成,形容词“坦腹”修饰名词“东床”。
-
- 例句
- 1. 他能够坦腹东床,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2. 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坦腹东床,从中吸取教训。
-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成语与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诗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秋夜中坦然躺在床上,听着外面的啼哭声,表现出一种豁达的心态。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文学家杜牧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中犯了错,但我能够坦腹东床,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2. 初中生:面对失败,我们应该坦腹东床,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进步。3. 高中生: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能够坦腹东床,接受同事的建议和批评,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