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食
miào shí
  • 拼 音:miào shí
  • 注 音:ㄇㄧㄠˋ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死后立庙,受人奉祀,享受祭飨。《史记·滑稽列传》:“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能信於 南海 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於朝廷之上。” 元 傅若金 《题张齐公祠》诗:“自古英雄须庙食,精灵何待《楚词》招。”

  • 基本含义
    指庙宇中的供品,比喻不劳而食、靠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过日子。
  • 详细解释
    庙食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庙”和“食”。庙指的是宗教建筑中的神庙,食指的是食物。庙食原本是指供在庙宇中的食物,后来引申为指靠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而得到的财富或享受。
  • 使用场景
    常用于贬义场合,用来形容某些人不劳而食、懒散无为、依赖他人劳动而过日子的行为。
  • 故事起源
    庙食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古代人们认为,供奉在庙宇中的神灵会给人们带来好运和祝福,因此他们会将食物供奉在庙宇中,以示对神灵的敬意。然而,有些人却利用这种信仰,假装虔诚地供奉神灵,实际上却将供品作为自己的食物。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神灵的不敬和对社会的不公平,因此形成了庙食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语+是+庙食
  • 例句
    1. 这个人整天不务正业,只知道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简直就是个庙食。2. 他靠着家族的财富过日子,完全是庙食一族。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庙食”与“不劳而食、靠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过日子”这个含义进行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庙宇中,享受别人供奉的食物,不需要自己劳动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庙食”相关的成语,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意思是指依赖他人或外部条件过日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不学习,只知道让别人帮他做作业,简直就是个庙食。2. 初中生:他只靠着家里的钱过日子,完全是个庙食一族。3. 高中生:这个人不努力工作,只会依赖别人的努力来获取财富,真是个庙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