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汕尾shàn wěi

    汕尾市位于广东省东南沿海,东临特区汕头,西接惠州市、深圳特区、广州市,距香港仅81海里,北可达海西经济区、宝岛台湾,南濒南海。东西相距132千米,南北相距90千米,总面积5271平方千 米。总人口359.23万人(2008年)。居民主要为汉族。初看到“汕尾”的名字,人们往往会认为它是和汕头有地理上的首尾之分,其实不然。在海陆丰地区,很多地方都是以“X尾”命名的。汕尾港早在宋初就成为商埠,曾经是“舟楫云集”之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有“小东京”之称。汕尾市山明水秀,风光旖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创造的灿烂文明,形成了“神、海、沙、石、”多姿, “湖、岛、湾、岬”独特,“峰、泉、岩、洞”迥异,历史古迹和革命文物辉映的旅游资源特色。汕尾是中国“四大渔场”之一,也是中国“四大贝雕场产地”之一。

    基本概况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位于东经114°54′至116°13′24″,北纬22°37′40″至23°38′35″之间。地势北高南低,南濒南海的红海湾和碣石湾;北接河源市,与紫金县相连;东邻汕头市,同惠来县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东县接壤。这里属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1℃。水陆交通方便,广汕公路横贯境内,市区距广州市316.5公里、汕头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运四通八达,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仅81里,往广州、汕头、厦门港也十分方便,成为粤西与粤东、香港与内地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纽带。

    汕尾市居住人口分属于22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9.92%,其他21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0.08%。在各少数民族中,超过50人的有畲族、壮族、侗族,其余少数民族人口甚少;其中,畲族属本地世居,聚居在海丰县鹅埠镇上北村委会红罗村,其余各少数民族均属省内外迁入,省外迁入者居绝大多数。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以原海,陆丰的行政区域建立起来的地级市。辖海丰、陆丰,陆河三县和市城区,共设置3个办事处、40个镇、10个乡,13个农林场。总面积5271平方公里,总人口213万。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近百万人。

    汕尾市(海陆丰)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海丰沿海一带聚居生息 。公元前221年,海陆丰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建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从海丰县析出陆丰县。明朝之前广东海陆丰地区没有闽南人,几乎全是客家人。明末清初时期这一带的客家人几乎全部移民迁走,迁往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客家人迁走后闽南人才开始迁移进海陆丰地区,今天海陆丰地区主要都是闽南人,仍有部分海陆客家。清初以来,汕尾开埠,沟通海外,逐渐繁荣,曾有“小香港”之称。海陆丰是彭湃烈士的故乡。本世纪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这里开创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汕尾市依山面海,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对虾拥有闻名全省的波罗基地、红椎林基地、毛竹基地基地、原盐出口基地。渔盐业资源取之不尽。全市长达445公里的海岸线上,分布着 十个渔港九个海湾。中深海渔场35万平方公里,鱼品种达14类107科、173种。浅海滩涂面积18万亩,适宜开展对虾、鳗鲡、石斑、牡蛎、江蓠、鲍鱼等海水养殖。盐田总面积17.5万公亩,年产原盐6万多吨,是该省主盐区和最大原盐出口基地。矿产、水力资源潜力很大。现已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计93处,主要有锡矿、硫铁矿、高岭土稀土、石英沙、花岗岩、矿泉水等。水力资源装机容量可达14.34万瓦,尚有6万多瓦未开发。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常见植被种类110多科、400多种,主要有松、杉、红椎林等。野生动物有穿山甲、白鹤、山猪、红脚水鸟等。旅游资源颇具特色,开发前景广阔。

    汕尾市,依山傍海,风光旖旎。最为著名的风景区首推陆丰县玄武山——观音岭海滨旅游区,以其“神、海、沙、石”兼备的风韵,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50万人次往观光。从沿海的玄武山、观音岭、龟龄岛、得道庵,品清湖、沙舌摊,到腹地的莲花山、准提阁、上护温泉,象颗明珠,串成神奇瑰丽的旅游热线,被誉为粤东旅游的“黄金海岸”令人流连忘返。这里,还有纪念抗元英雄张世杰、陆秀夫护宋少帝的待渡山,纪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饭亭”,纪念农民领袖彭湃进行革命活动的红宫、红场,以及周恩来、叶挺抢渡碣石湾遗址等,各具特色。目前,主要旅游景点已建起了一批宾馆、商店,配套设施初具规模,为游客吃住玩乐、避暑度假,提供周致的服务。

  • 基本含义
    汕尾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城市,用来比喻一个地方或事物的边远、偏僻。
  • 详细解释
    汕尾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一个城市,位于汕尾湾南岸,因其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所以“汕尾”成为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地方或事物偏远、边远、偏僻的特点。
  • 使用场景
    汕尾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地方或事物的偏远程度,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地方的交通不便、地理位置偏僻,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事物在某个领域的边缘地位。
  • 故事起源
    汕尾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地理位置。汕尾地处广东省的东部沿海,交通不便,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所以形成了“汕尾”这个成语来形容偏远、边远的地方或事物。
  • 成语结构
    汕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小山村地处山区,真是个汕尾地方,交通很不方便。2. 这个小酒馆离市中心很远,真是个汕尾地方,很少有人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汕尾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偏远的地方,没有人来往,交通不便,这样就能够记住汕尾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汕尾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以加深对“汕尾”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住在山上,离镇上很远,真是个汕尾地方。2. 初中生:这个小村庄交通不便,离县城很远,真是个汕尾地方。3. 高中生:这个小岛位于南海边缘,离大陆很远,真是个汕尾地方。4. 大学生:这个小公司在行业中地位较低,真是个汕尾地方。5. 成年人:这个小酒吧离市中心很远,很少有人来,真是个汕尾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