蹄筌
tí quán
  • 拼 音:tí quán
  • 注 音:ㄊㄧˊ ㄑㄨ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语本《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蹄,兔罝;筌,鱼笱。谓语言蹄筌都是有形的迹象,道理与猎物才是目的。后常以“蹄筌”指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或反映事物的迹象。《宋书·谢灵运传》:“磻弋靡用,蹄筌谁施。” 南朝 陈 姚最 《<续画品>序》:“自非渊识博见,熟究精麤,摈落蹄筌,方穷至理。” 清 毕沅 严长明 《寿王述庵联句》:“幽思吞卦画,妙解证蹄筌。”
    (2).指水产和野味。 清 赵翼 《杨桐山招饮》诗:“世人竞翊开华筵,广徵水陆穷蹄筌。”

  • 基本含义
    比喻言语空洞无物,没有实际内容。
  • 详细解释
    蹄筌是由“蹄”和“筌”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蹄”是指动物的脚部,而“筌”是一种简易的捕鱼工具。蹄筌的基本含义是指言语空洞、无实际内容,类似于用脚去捕鱼,没有实际效果。形容说话或文章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或意义。
  • 使用场景
    蹄筌常用于批评或讽刺那些只会空谈、说大话、说空话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辞空洞,没有实际行动或结果。
  • 故事起源
    蹄筌这个成语的故事来源于《史记·平津侯列传》。故事中,平津侯和齐国的大夫孙膑一起去打猎,孙膑用蹄筌去捕鱼,但是一直没有捉到鱼。平津侯看到后问孙膑:“你的蹄筌为什么一直没有捉到鱼呢?”孙膑回答说:“蹄筌只是个工具,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捉到鱼。”平津侯听后感慨地说:“蹄筌虽好,却不能捉到鱼,如同言辞虽华丽,却不能实现实际的效果。”从此,蹄筌就成为了一个用来比喻言辞空洞、没有实质内容的成语。
  • 成语结构
    蹄筌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 例句
    1. 这个演讲只是空洞的蹄筌,没有实际的内容。2. 他一直说大话,但是都是蹄筌,没有实际行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蹄筌”这个成语与捕鱼工具“筌”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用脚去捕鱼,没有实际效果,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空谈误国”、“无的放矢”等,来进一步丰富对言辞空洞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答案就像蹄筌一样,没有实际的意义。2. 初中生:老师的讲解太空洞了,简直就是蹄筌。3. 高中生:政客的演讲总是充满了蹄筌,没有实际的内容。4. 大学生:这篇论文只是一堆蹄筌,没有实质性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