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判
qiān pàn
  • 拼 音:qiān pàn
  • 注 音:ㄑㄧㄢ ㄆ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宋 代各州、府选派京官充当判官时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掌诸案文移事务。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英宗 朝,自 凤翔 签判满任,欲以 唐 故事召入翰林。”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士人赴殿试唱名》:“其状元官授承事郎,职除上郡签判;榜眼授承奉郎,探花授承务郎,职注中郡或下郡签判。”参阅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签判》、《文献通考·职官十六》。

  • 基本含义
    签判是指签字并判决案件的意思。也用来比喻批准或认可某种决定或行为。
  • 详细解释
    签判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签和判。签指用笔在纸上写字的动作,判指对案件做出判断和决定。合在一起,签判表示通过签字来判决案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引申义中,签判也可以表示批准或认可某种决定或行为。
  • 使用场景
    签判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法律、司法等领域,描述法官对案件做出判决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形容某个决定或行为得到认可或通过。
  • 故事起源
    签判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官员处理案件的过程。在古代,官员在处理案件时,需要亲自签字才能作出判决。这个过程被人们引申为签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法官或官员对案件做出决定的行为。
  • 成语结构
    签判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动词是签,宾语是判。
  • 例句
    1. 法官签判后,罪犯被判了有期徒刑。2. 领导签判了这项计划,意味着我们可以开始实施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法来记忆签判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法官在法庭上签字判决案件的场景,将签字和判决的过程联系在一起,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法律、司法相关的成语,了解更多相关的法律术语和用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签判了我的作业,给了我一个星星。2. 初中生:校长签判了我参加校运会的申请,我可以参加比赛了。3. 高中生:法官签判了凶手的判决书,他将被判终身监禁。4. 大学生:公司的董事会签判了这项重大决策,将对公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