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守
tuì shǒu
  • 拼 音:tuì shǒu
  • 注 音:ㄊㄨㄟˋ ㄕ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退守 tuìshǒu
    [retreat and stand on the defensive] 向后退并采取守势
    退守一方

  • 近义词

    退缩、防御、防守、退却

  • 反义词

    进取、防御、进击、进攻

  • 英文翻译

    1.retreat and stand on the defensive

  • 详细解释

    (1).后退防守。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进謁嘉谋,退守名都。”《三国演义》第七二回:“今 操 退守 阳平关 ,其势已孤,先生将以何策退之?” 茅盾 《子夜》七:“在胜负未决定的时候去悬想胜后如何进攻罢,那就不免太玄空;去筹划败后如何退守,或准备反攻吧,他目前的心情又不许。”
    (2).不谋荣禄,恪守正道。 宋 叶适 《夫人王氏墓志铭》:“诸子恂恂退守,诸孙惟笔砚得亲近。” 宋 叶适 《蔡良甫观颐堂》诗序:“观颐有二义:士穷在下,安分内足而不希非意之获,敛躬退守而不顾因人之荣。”
    (3).退隐,退居。《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只我自己读书一场,不曾给国家出得一分力,不曾给祖宗增得一分光,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 基本含义
    指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放弃进攻或进取的态势,采取防守或保守的策略。
  • 详细解释
    退守是指在面临困境、危险或不利形势时,放弃进攻、进取的姿态,转而采取保守、防守的策略。这是一种谨慎、稳妥的做法,旨在保护自己的利益或避免更大的损失。
  • 使用场景
    退守常用于形容个人、组织或国家在面对挑战或危机时的应对方式。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在职场竞争中遇到困难时选择保守策略,组织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保守经营的策略,或国家在外交关系中面对敌对势力时采取保守的立场。
  • 故事起源
    退守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战争中的军事战略。在战争中,当军队面对强敌或不利形势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兵力和资源,将采取退守的策略。这样可以避免军队过于冒险,保持自身的实力,以待时机。
  • 成语结构
    退守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退”和“守”,“退”表示放弃、后退,“守”表示保护、防守。
  • 例句
    1. 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该公司决定退守原有的业务领域。2. 在国际争端中,我们不应该退守,而是要坚决捍卫自己的权益。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退守”与保护自己的利益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场棋局中,面对对手的猛攻,为了保护自己的棋子,不得不退守到自己的防线上。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退守相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守望相助”等,以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考试中的难题,他选择退守原有的知识点,以确保自己的成绩不受影响。2. 初中生:在面对班级的困难时,他决定退守到自己熟悉的领域,帮助同学解决问题。3. 高中生:在面对高考的压力时,她选择退守到自己擅长的科目,以提高整体的成绩。4. 大学生:面对就业市场的竞争,他决定退守到自己专业领域,提升自己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