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陀
mó tuó
  • 拼 音:mó tuó
  • 注 音:ㄇㄛˊ ㄊㄨㄛ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逍遥自在。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我这里自磨陀,饮香醪,醉颜酡,拚沉睡在松萝。” 元 杨朝英 《殿前欢·和阿里西瑛韵》曲:“醉时林下和衣卧,半世磨陀,富和贫争甚么。” 元 朱庭玉 《祆神急·道情》套曲:“随时达变,得磨陀处且磨陀。”
    (2).犹豫;徘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臺半倒落。便我中年人要去时节,尚兀自里打个磨陀。”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俺悄魂轻似叶,他征骑疾如梭。刚打个磨陀,翠旗尖又早被树烟锁。”
    (3).磨蹭。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二回:“你在路上慢慢走,避风的去处好磨陀,到家就是晌午错。”

  • 基本含义
    形容人做事拖拖拉拉,迟迟不肯完成。
  • 详细解释
    磨陀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磨”指的是磨蹭,拖延时间;“陀”指的是转动,旋转。磨陀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故意拖延,迟迟不肯完成,或者说做事情拖拖拉拉,没有效率。
  • 使用场景
    磨陀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事拖拖拉拉,不肯迅速完成。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在工作场景中。比如,你可以说一个同事一直在磨陀,导致整个项目进度被拖延。
  • 故事起源
    磨陀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佛教故事。相传在印度佛教圣地舍卫城,有一座宝塔,塔顶上有一块巨大的石头。佛陀曾经预言,只有一个人能够推动这块石头,就能够得到佛陀的指引。于是,有很多人来尝试推动这块石头,但都没有成功。最后,有一个和尚用了很长时间,终于把石头推动了一小段距离,但是却因为疲倦而放弃了。这个故事中的和尚就是一个磨陀的典型代表,他拖延了完成任务的时间,最终没有实现目标。
  • 成语结构
    磨陀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在磨陀,导致整个计划被拖延了好几天。2. 别再磨陀了,赶快去完成你的作业。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起源来记忆磨陀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和尚在推动巨大的石头,但是他拖延了很长时间,最终没有成功。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磨陀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学习更多与磨陀相关的成语,比如磨杵成针、磨穿铁鞋无觅处等。这些成语都与磨、磨蹭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磨陀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磨陀,所以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完成。2. 初中生:他磨陀了好几天,终于在最后一天才开始准备考试。3. 高中生:他磨陀了一个星期,才决定选择哪所大学。以上是关于成语“磨陀”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