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管
tóng guǎn
  • 拼 音:tóng guǎn
  • 注 音:ㄊㄨㄙˊ ㄍㄨㄢ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彤管 tóngguǎn
    [red-tube writing brush] 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 详细解释

    (1).杆身漆朱的笔。古代女史记事用。《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孌,貽我彤管。” 毛 传:“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记过,其罪杀之。” 郑玄 笺:“彤管,笔赤管也。” 陈奂 传疏引 董仲舒 曰:“彤者,赤漆耳。”一说指乐器。见 高亨 《诗经今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植物。见 余冠英 《诗经选译》。《后汉书·皇后纪序》:“女史彤管,记功书过。” 李贤 注:“彤管,赤管笔也。”
    (2).指女子文墨之事。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九:“三闺秀时代相近,并有功是书。彤管清徽,一时鼎峙,韵矣哉!”
    (3).指 汉 代尚书丞、尚书郎每月所赐的一双赤管大笔。后用为在朝任官之典。《晋书·夏侯湛传》:“入閶闔,躡丹墀,染彤管,吐洪煇,干当世之务,触人主之威,有效矣。” 明 何景明 《田子行》:“我持彤管双凤翎,浮沉帝傍近紫庭。”
    (4).指画笔。 明 唐寅 《题牡丹画》诗:“穀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

  • 基本含义
    指权力高、地位尊贵的官职。
  • 详细解释
    彤管源自中国古代,是指古代帝王手中的权杖。彤管是古代帝王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地位的高贵。因此,彤管成为了用来形容官职显赫、地位尊贵的成语。
  • 使用场景
    彤管常用于描述官员的地位高贵,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职位或地位显赫的人。常常用于赞美或嘲讽的语境中。
  • 故事起源
    彤管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文王》中,文王是周朝的创始人,他手中的彤管象征着他的统治权力。后来,彤管成为了古代帝王的象征,用来形容权力高贵的官职。
  • 成语结构
    彤管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彤”表示红色,名词“管”表示权杖。彤管的结构简洁明了,意义清晰。
  • 例句
    1. 他担任了这个彤管之后,权力和地位都大幅提升。2. 这个彤管的职位只有少数人能够担任,地位非常尊贵。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彤管的发音“tóng guǎn”与“统管”的发音“tǒng guǎn”相似,通过这种联想帮助记忆彤管的基本含义为“权力高、地位尊贵的官职”。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中国古代官制相关的成语,如“金吾不禁”、“玉帛”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爸爸是校长,所以他家里像个彤管一样,非常有权力。2. 初中生:这个班级的班长是彤管,她能够管理整个班级的事务。3. 高中生: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成为了学校里的彤管,地位非常尊贵。4. 大学生:他在公司里担任了高级经理的职位,成为了一名彤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