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石
qìng shí
  • 拼 音:qìng shí
  • 注 音:ㄑㄧㄥˋ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适宜制磬的美石。《山海经·西山经》:“ 小华之山 ……其阴多磬石。” 郭璞 注:“可以为乐石。” 郝懿行 笺疏:“ 秦 《嶧山刻石》文云‘刻兹乐石’,即磬石也。”《汉书·地理志上》“贡璆、铁、银、鏤、砮、磬” 唐 颜师古 注:“磬,磬石也。”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江南西道·永州》:“磬石。《荆州记》云:‘ 零陵郡 界通出石磬,亚於 徐州 。’”
    (2).寺院中用以召集众僧的鸣器。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歷城县 光政寺 有磬石,形如半月,腻光若滴。扣之,声及百里。”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四:“ 长安 故宫闕前,有 唐 肺石尚在。其制如佛寺所击磬石而甚大,可长八、九尺……製似今云板之类。”
    (3).山名。在今 安徽省 灵壁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三·宿州灵壁县》:“ 磬石山 在县北七十里,山产磬石,即《禹贡》所云‘ 泗 滨浮磬’也。”

  • 基本含义
    指清廉正直的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磬石是古代用来敲击磬的石头,因为磬的声音清脆悦耳,所以磬石被比喻为清廉正直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的品质高尚,不受污染,像磬石一样坚定不移。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不受外界诱惑的影响,以及一个事物的纯洁性质,不受外界污染的影响。
  • 故事起源
    磬石的比喻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说,春秋时期有位叫做子贡的学者,他非常聪明但又非常谦虚。有一次,子贡对孔子说:“我虽然聪明,但是我不敢自称是圣人。”孔子听后赞叹道:“你像一块磬石,清脆悦耳。”从此,磬石成为了形容清廉正直的人或事物的比喻。
  • 成语结构
    主谓式。
  • 例句
    1. 他是个磬石官员,从不接受贿赂。2. 她的品德像块磬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动摇。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磬石的声音清脆悦耳,来记忆其含义,以及通过想象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或事物就像一块磬石一样坚定不移,来记忆其使用场景。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与品德高尚、清廉正直相关的成语,如“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是一个磬石学生,从不作弊。初中生:她的品德像块磬石,从不参与欺骗行为。高中生:他是个磬石官员,一直以来都坚持不接受贿赂。大学生:她的坚持和努力使她成为一个磬石般的人物,备受尊敬。成人:他的坚定和正直让他成为一个社会上的磬石,永远不为利益所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