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南士
• 南史
• 南食
• 南施北宋
• 南省舍人
• 南省
• 南社
• 南山宗
词语造句
• 误认造句
• 大怒造句
• 五角星造句
• 农资造句
• 联络感情造句
• 孤独寂寞造句
• 兰陵造句
• 无线网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朽木难雕
朽木难彫
朽木粪土
朽木粪墙
朽木不可雕
朽木不雕
朽木
朽墨
朽缗
朽灭
三畏
sān wèi
拼 音:
sān wèi
注 音:
ㄙㄢ ㄨㄟˋ
繁体字:
基本解释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基本含义
指人们对权势、势力、威严的敬畏、顺从、恐惧。
详细解释
三畏是由“三”和“畏”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三”表示多次,表示这种敬畏、顺从、恐惧是长期存在的;“畏”表示害怕、敬畏。三畏指人们对权势、势力、威严的敬畏,以及对迎合、顺从这种权势的恐惧。
使用场景
三畏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面对权势、势力、威严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过于顺从、畏缩的人,也可以用于反思自己是否过于畏惧权威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故事起源
三畏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隐公元年》一文中。这篇文章记载了一个叫隐公的国君,他因为畏惧强大的宗室势力,而对宗室的要求完全顺从。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过于畏惧权势和势力,会使人失去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成语结构
三畏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三”是数量词,表示多次;“畏”是动词,表示害怕、敬畏。在这个成语中,“三”和“畏”之间没有连接词,形成了一个简洁明了的结构。
例句
1. 他对权威人物总是三畏于前,从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2. 她的三畏心理让她永远无法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
记忆技巧
可以将“三畏”拆分成两个词来记忆。其中,“三”可以和“三思”联想,表示多次思考;而“畏”可以和“畏惧”联想,表示害怕、敬畏。通过将两个词联想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权威制度、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等,以更好地理解三畏这个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对老师总是三畏于前,从不敢说话。2. 小学生:我不想成为一个三畏的人,我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 中学生:在面对权威时,我们不能只是三畏,而应该勇敢地追求真理。4. 大学生:三畏的心态会束缚我们的思维,我们应该勇敢地思考和探索。5. 成年人:我们不应该被权势所左右,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要成为三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