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衣
cháng yī
  • 拼 音:cháng yī
  • 注 音:ㄔㄤˊ 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裳与衣。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晞,颠倒裳衣。”《礼记·中庸》:“春秋脩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郑玄 注:“裳衣,先祖之遗衣服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外道服饰,纷杂异製……裳衣无定,赤白不恒。”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 韩退之 诗多倒用成字,盖本诸《三百篇》, 孙季昭 《示儿编》所拈,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 基本含义
    指衣袖长而宽松的衣服,比喻言行举止不拘束、自由自在。
  • 详细解释
    裳衣原指古代男子的衣袖长而松散,后来引申为指衣袖长而宽松的衣服。成语“裳衣”比喻人的言行举止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自由、随性,不受拘束的状态。可以用来夸奖某人在表达自己意见或行动方面的自由度和独立性。
  • 故事起源
    成语“裳衣”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卫康叔世家》。相传卫康叔是鲁国的贵族,他的儿子曾在国君面前说了一些不中听的话,被国君责备后,卫康叔对儿子说:“你不要拘束自己,言行举止要自由自在,像衣袖一样长而宽松。”从此,裳衣成为形容人言行举止自由的成语。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 例句
    1. 他的裳衣言行,总是给人一种自由随性的感觉。2. 她的裳衣态度让人感到很放松,没有压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裳衣”与自由自在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穿着宽松的裳衣在花园里自由自在地行走,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自由、随性相关的成语,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等,扩大自己的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喜欢穿裳衣,因为它很舒服。初中生:他的裳衣言行让人觉得他很自信。高中生:学校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裳衣状态,展现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学会在裳衣状态下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成年人:她的裳衣态度让人感到轻松和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