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主
sì zhǔ
  • 拼 音:sì zhǔ
  • 注 音:ㄙㄧˋ ㄓ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主管佛寺事务的僧人。 东汉 时立 白马寺 ,有知事之名, 东晋 以后始称寺主。《魏书·释老志》:“重被旨,所检僧尼,寺主、维那当寺隐审。”《唐六典》卷四:“每寺上坐一人,寺主一人,都维那一人,共纲统众事。”《翻译名义集·释氏众名》“摩摩帝”下引《僧史略》:“详其寺主,起乎 东汉 白马寺 也。寺既爰处,人必主之,于时虽无寺主之名,而有知事之者。 东晋 以来,此职方盛,故 梁武 造 光宅寺 ,召 法云 为寺主,创立僧制。”
    (2). 宋 政和 三年,禁僧尼称寺主、院主,后遂多以“住持”为名。

  • 基本含义
    指寺庙的主持,也可用于形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者。
  • 详细解释
    寺主是由“寺”和“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寺指佛寺、庙宇,主指主持、管理。寺主原指寺庙的主持者,也可用于形容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者。在现代社会中,寺主一词常用于贬义,表示某人或某组织过于官僚化、追求形式主义、不务实,忽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 使用场景
    寺主一词常常用于批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者的行为。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官僚主义行为的讽刺和批评,也可以用于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讨论中。
  • 故事起源
    关于寺主的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个成语可能源自古代佛教寺庙的管理制度,寺主是寺庙的主持者,负责管理寺庙的各项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引申为指官僚主义者,形容那些过于注重形式、追求权力、忽视实际问题的人。
  • 成语结构
    寺主的结构是“名词 + 名词”的形式。
  • 例句
    1. 这个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完全是因为寺主们过于注重文件的规范性,忽视了实际问题的解决。2. 这个项目被一群寺主拖了好几个月,根本没有进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佛教寺庙的管理制度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寺主原指寺庙的主持者,现在用于形容官僚主义者。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寺主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官僚主义、官僚主义者的特点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官僚主义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班级里有个同学总是喜欢拖延时间,老师说他是个寺主。2. 初中生:我觉得学校的规章制度太多了,有点像寺主的作风。3. 高中生:政府官员的一些决策让人觉得他们是一些寺主。4. 大学生:论文评审过程中,有些评审专家只看重形式,完全是一些寺主。5. 成年人:公司的一些决策明显是出于官僚主义,完全是一帮寺主在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