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桥大学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建桥大学 -简介

    建桥大学,重庆主城区五里店立交桥下有一所五层楼高的学校,被市民戏称为“建桥大学”,从远处看二三十米高的立交桥从“建桥大学”的楼顶上飞架而过,12个桥墩将学校挤在中间,该学校已于2008年搬迁,目前由于废旧学校旁边正在修建新楼盘,“建桥大学”已成为建筑工人宿舍,该楼已被一家公司买下来做民工宿舍。

    建桥大学,原来是长安技工学校的的教室,有网友在大渝网发帖,称一栋教学楼“隐藏”在五里店立交桥下,被戏称为“建桥大学”,还有多名网友组成“观光团”去实地察看,该楼已被一家公司买下来做民工宿舍,从远处看,二三十米高的立交桥从“建桥大学”的楼顶上飞架而过,12个桥墩把学校“委屈”地挤在中间。外墙上“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大字让人辨出这里曾是学校。

    学校用途

    住在学校里的不是学生,而是建筑工人。经询问,“建桥大学”曾是一所技工学校。2000年左右,学校楼顶上修起了立交桥,周围也陆续建起了新楼盘,曾经算是“高楼”的5层楼学校一夜间变成了桥墩下的“矮子”,该学校已于2008年搬迁,如今废弃的学校旁边正在修建新楼盘,建筑工人就把曾经的教室当成了宿舍。

    立交桥旁是一个楼盘的工地,立交桥附近,有多名年轻人对着桥下的楼房指指点点,在网上看到帖子称这栋楼叫“建桥大学”,非常好奇,许多网友们相约来看看。

    走进这栋楼,原来的教室已被腾空,在一间标着“物理实验室”的屋子里,摆着几张大通铺,几个民工聚在一起看电视。这栋楼里住着100多位民工,平均每间屋子里住有10人。原来“建桥大学”已被开发附近楼盘的公司买下来,改成了民工宿舍。

    学校证实

    “建桥大学”曾是一所技工学校,长安技工学校办公室李老师表示,这栋楼原来是他们学校的教室。

    2000年立交桥从学校上方修过,学校就再也没有招生了,学校楼顶上修起了立交桥,周围也陆续建起了新楼盘,曾经算是“高楼”的5层楼学校一夜间变成了桥墩下的“矮子”。

    2008年6月,学校被搬空。

    2011年4月,这栋楼将被推平。

  • 基本含义
    建桥大学是一个成语,意为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
  • 详细解释
    建桥大学这个成语中的“建桥”指的是建造桥梁的过程,也代表着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大学”则表示广泛的知识和学问。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或克服困难的过程。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学习和实践,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它可以用于各种场合,例如教育、工作、生活等。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学者,他小时候非常聪明,但因为家境贫寒,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然而,孔融并没有放弃,他每天都去桥边观察木匠建造桥梁的过程,并向他们请教相关知识。通过自学和实践,孔融最终成为一位卓越的学者,被誉为“建桥大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建桥”和“大学”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他在困境中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成功跨过了“建桥大学”。2. 面对挑战,我们应该积极进取,去“建桥大学”。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建桥大学”这个成语与孔融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自己也在桥边学习和实践,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古代学者孔融的故事,以及其他类似鼓励学习和实践的成语,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努力学习,像孔融一样去“建桥大学”,解决问题。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困难,我们要勇于学习和实践,去“建桥大学”。3. 高中生: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建桥大学”中积累知识和经验,为未来做好准备。4. 大学生:大学生活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在“建桥大学”中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