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师
lòu shī
  • 拼 音:lòu shī
  • 注 音:ㄌㄡˋ ㄕ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泄露军事机密。《左传·僖公二年》:“ 齐 寺人 貂 始漏师于 多鱼 。” 杜预 注:“ 貂 於此始擅贵宠,漏洩 桓公 军事,为 齐 乱张本。” 孔颖达 疏:“漏师者,漏泄师之密谋也。”

  • 基本含义
    指学习知识时因疏忽或疏漏而错过了关键的部分或基础知识。
  • 详细解释
    漏师源自《战国策·齐策四》:“齐人有漏师者,趋而不至,走而不到,使人以为师也。”漏师的含义是指学习时疏忽或疏漏,导致没有掌握到关键的知识点或基础知识,类似于学习中的“失师”。
  • 使用场景
    漏师常用于形容学习中的疏忽或疏漏,可以用于讽刺或提醒他人要注意学习中的细节和基础知识。例如,当某人在考试中因为没有掌握基础知识而失分时,可以说他“漏师了”。
  • 故事起源
    漏师的故事起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齐国。据《战国策·齐策四》记载,有人称他为“漏师”,意思是他一直在跑步但却从未到达目的地,让人误以为他是个老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向,不能只是盲目地忙碌而忽视了关键的部分。
  • 成语结构
    漏师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漏”是形容词,意思是漏掉、遗漏;“师”是名词,意思是老师、教师。
  • 例句
    1. 他在考试中因为漏师了,所以错过了很多基础题。2. 学习时要注意细节,千万别漏师了。3. 这个问题很关键,千万不能漏师。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漏师”与“失师”进行联想,两者的意思相似,都是指学习中的疏忽或疏漏。可以通过将这两个词进行对比记忆,来帮助记忆“漏师”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成语,如“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一知半解”等,来进一步丰富对学习和知识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做作业时漏师了,忘记了写名字。2. 初中生:我昨天上数学课的时候漏师了,错过了老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3. 高中生:考试时漏师了,导致我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答错了很多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