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
xī hǎi
  • 拼 音:xī hǎi
  • 注 音:ㄒㄧ ㄏㄞ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传说中西方之神海。《楚辞·离骚》:“路 不周 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山海经·南山经》:“ 招摇之山 ,临于西海之上。”
    (2).指西方。对中原而言。《荀子·王制》:“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 汉 刘向 《新序·善谋》:“利尽西海而诸侯不以为贪。”
    (3).西方日落处。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一:“ 黄河 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参见“ 西冥 ”。
    (4).郡名。 西汉 末于今 青海 附近置 西海郡 。后因以为 青海 的别名。《汉书·张骞传》:“赖天之灵,从泝河山,涉流沙,通 西海 ,山雪不积,士大夫径度,获王首虏,珍怪之物毕陈於闕。”《明史·西域传三·西番诸卫》:“ 西寧 即古 湟中 ,其西四百里有 青海 ,又曰 西海 ,水草丰美。”
    (5). 新疆 博斯腾湖 的别称。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敦薨 之水,自 西海 逕 尉犂国 。”
    (6).指西洋。 清 冯桂芬 《采西学议》:“ 顾氏 炎武 不知西海。夫西洋,即西海。”

  • 基本含义
    指西方的大海,也用来比喻远离家乡、离别的地方。
  • 详细解释
    成语“西海”源自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是指位于中国大陆以东、西方的大海。在古代,中国人很少有机会远离家乡,因此“西海”被用来形容离别的地方,也象征着离家乡较远的地方。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远离家乡或离别的场景,可以用在写信、诗词、故事等文学作品中,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语中表达思乡之情或离别之感。
  • 故事起源
    成语“西海”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无衣》一诗中:“无衣,无衣,何以卒岁?西海之滨,何以为家?”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士兵在战乱中离乡背井,远离家乡到西方的大海边度过岁月的艰辛。后来,“西海”逐渐成为离别、思乡的象征。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1.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如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觉就像是在西海边一样。2. 在异乡漂泊多年,他对西海的思念越来越深。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西海”与离别、思乡的情感,想象自己置身于陌生的西方大海边,感受离家乡的距离和思乡之情,以此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思乡、离别相关的成语,如“别有天地”,“乡愁”,以及与海洋相关的成语,如“海阔天空”,“波涛汹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出差去了西海,我好想他。2. 初中生:毕业之后,我们要分别去不同的城市上学,就像是到了西海边一样。3. 高中生:我离开家乡去外地读大学,感觉就像是到了遥远的西海。4. 大学生:在国外留学的日子里,对西海的思念让我更加珍惜家乡。5. 成年人:工作的原因,我已经离开家乡很久了,每年回家一次,总是有种回到西海边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