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拒
kàng jù
  • 拼 音:kàng jù
  • 注 音:ㄎㄤˋ ㄐ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抗拒。 唐 韩愈 《鳄鱼文》:“鱷鱼睅然不安谿潭……与刺史亢拒,争为长雄。”

  • 基本含义
    形容态度强硬,拒绝妥协,不易改变。
  • 详细解释
    亢拒是由“亢”和“拒”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亢,表示高傲、强硬;拒,表示拒绝。亢拒形容一个人的态度坚决,不愿意妥协,不易动摇改变。
  • 使用场景
    亢拒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诱惑时,坚守自己的立场,拒绝妥协。也可用于形容一个组织或国家对外部压力的顽强抵抗。
  • 故事起源
    亢拒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孔子世家》。在故事中,孔子的学生子路因为对一位官员的不公行为感到愤怒,决定离开官府。孔子劝说子路不要轻易离开,但子路坚持自己的决定。孔子于是对子路说:“君子亢而不犹,小人拘而不犹。”意思是说,君子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而小人则被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 成语结构
    亢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 例句
    1. 他对这个提议亢拒不已,坚决不同意。2. 面对外界的压力,他始终亢拒,坚守自己的立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亢拒”记忆为“高傲的拒绝”,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持原则、拒绝妥协相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守株待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亢拒了同学的邀请,坚持自己的学习计划。初中生:面对诱惑,她亢拒了不良行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高中生:他对父母的期望亢拒不已,希望能够有自己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