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视
shí shì
  • 拼 音:shí shì
  • 注 音:ㄕㄧˊ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辨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因伏伺,见鳧,举罗张之,但得一双舄。使尚书识视,四年中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开阳门 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 琅琊 开阳县 上言,县南城门一柱飞去。 光武皇帝 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刻记年月日以名焉。”

  • 基本含义
    指能够看清事物本质,有洞察力和鉴别力。
  • 详细解释
    识视是由“识”和“视”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识指认识、了解,视指看、观察。识视的含义是指能够通过观察和了解,看清事物的本质,具备洞察力和鉴别力。
  • 使用场景
    识视常用于形容人具备辨别事物真相的能力,以及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能力。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洞察问题的核心,做出正确判断。
  • 故事起源
    识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相传古代有个叫王莽的人,他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智慧和洞察力。有一次,王莽在观察一幅画时,能够看出画家的用心和意图,从而得出一个深刻的见解。这件事情传开后,人们开始用“识视”来形容他的洞察力和鉴别力。
  • 成语结构
    识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识”和名词“视”组成。
  • 例句
    1. 他的识视能力非常出众,能够从一堆杂乱的信息中找到关键点。2. 只有通过识视,我们才能看清这个问题的本质,找到解决的方法。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识视”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记忆。例如,想象自己站在高处俯视,能够看清周围的一切细节,这样就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洞察力和鉴别力相关的成语,如“洞若观火”、“一目了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用识视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答案。2. 初中生:只有通过识视,我们才能看清这个社会的真相,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3. 高中生:在复杂的科学实验中,我们需要具备识视的能力,才能找到实验的关键点。4. 大学生:在职场中,识视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