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榜
tōng bǎng
  • 拼 音:tōng bǎng
  • 注 音:ㄊㄨㄙ ㄅㄤ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通牓 ”。 唐 时科举不糊名,由主试者定去取。试前,有预列知名之士,得中者往往出于其中,谓之“通榜”。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通榜》:“ 贞元 十八年, 权德舆 主文, 陆傪 员外通榜帖, 韩文公 荐十人於 傪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韩文公荐士》:“ 唐 兴科举之柄,顓付之主司,仍不糊名。又有交朋之厚者之助,谓之通榜。” 宋 苏轼 《议学校贡举状》:“ 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

  • 基本含义
    通榜指通过考试或评选而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 详细解释
    通榜源于古代科举制度,榜是指科举考试的名单,通榜即通过考试并被列入榜单之中。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成绩优异或在某个领域中有很高的地位或评价。
  • 使用场景
    通榜一般用于形容考试成绩优异或在某个领域中名列前茅。可以用于学生考试成绩优异、职场人士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等场景。
  • 故事起源
    通榜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古代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官方机构。通榜则是指通过考试并被列入榜单之中,代表着在考试中表现出色,成绩优异。
  • 成语结构
    通榜由两个字组成,通和榜。通表示通过,榜表示榜单,名单。
  • 例句
    1. 他在高考中通榜,被一流大学录取了。2. 她在音乐比赛中通榜,被评为最佳演奏者。3. 他的优秀成绩使他通榜,成为公司的明星员工。
  • 记忆技巧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通榜这个成语。可以将通榜的发音tōng bǎng联想成“通行榜”,表示在某个领域中名列前茅,成绩优异。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了解科举考试的历史、流程和影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在期末考试中能够通榜,得到好成绩。2. 初中生:他在数学竞赛中通榜,被评为一等奖。3. 高中生:她努力学习,最终通榜,考上了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他在英语考试中通榜,被选为英语俱乐部的负责人。5. 职场人士:我希望能够在公司中通榜,得到升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