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祧
miào tiāo
  • 拼 音:miào tiāo
  • 注 音:ㄇㄧㄠˋ ㄊㄧㄠ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泛指祖庙。《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庙祧之昭穆。” 汉 张衡 《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躬追养於庙祧,奉蒸尝与禴祠。” 宋 王安石 《覃恩昭宪杜皇后李惠贺皇后淑德尹皇后孙侄等转官制》:“予大祭于庙祧,而哀夫先后之家寖替而不章,乃詔有司博求其世。”

  • 基本含义
    指宗庙、祠堂中供奉祖先的神位。
  • 详细解释
    庙祧是指供奉祖先的神位,也可以泛指祭祀祖先的仪式和活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祖先崇拜是一种重要的信仰,人们会在庙堂或祠堂中供奉祖先的神位,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 使用场景
    庙祧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祖先供奉的神位,也可以用来指代祭祀祖先的仪式和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描述家族举行祭祖仪式,或者形容一个人对祖先的敬仰和尊重。
  • 故事起源
    庙祧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文化。在古代,人们普遍信奉祖先,认为祖先的灵魂能够保佑后代的安宁和幸福。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人们会在家中或村庄中建立祠堂或庙宇,供奉祖先的神位,进行祭祀仪式。庙祧这个成语就是从这种传统的祭祀文化中衍生出来的。
  • 成语结构
    庙祧是一个由两个词汇组成的成语,其中“庙”指的是祠堂或庙宇,用来供奉祖先的神位;“祧”指的是祖先的灵魂或神灵。两个词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庙祧这个成语。
  • 例句
    1. 他每年都会回家祭拜庙祧。2. 这座庙祧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庙祧这个成语,可以联想到古代中国的祭祀文化。想象一个庙宇中供奉着祖先的神位,人们在这里进行祭祀仪式,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纪念。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祭祀仪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祠堂文化和祭祀习俗。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祖先有关的成语,如“祖宗”、“家祭无忘告乃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年都会和家人一起去祖父母家祭拜庙祧。2. 初中生:我对祖先的庙祧心怀敬畏,每次回家都会去祭拜。3. 高中生:在祖辈的庙祧前,我深感家族的传承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