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鳞
hé lín
  • 拼 音:hé lín
  • 注 音:ㄏㄜˊ ㄌㄧ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同“ 涸辙之鮒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涸鳞去辙还游海,幽禽释网便翔空。” 唐 杜牧 《书事》诗:“失计抛渔艇,何门化涸鳞。” 明 杨慎 《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诗:“鎩羽涸鳞去安所,翾飞川咏几时同。”

  •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稀少,几乎绝迹。
  • 详细解释
    涸鳞是由“涸”和“鳞”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涸”指的是水干涸,象征消失,不再存在。“鳞”指的是鱼鳞,象征数量。涸鳞一词形容的是鱼鳞消失,非常稀少,几乎绝迹的状态。
  • 使用场景
    涸鳞多用于形容某种资源或事物的数量极少,几乎绝迹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珍稀动物、濒临灭绝的植物、稀有的文化遗产等等。
  • 故事起源
    涸鳞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37年。当时,鲁国的昭公听说宋国有一种非常珍贵的鱼,名叫“涸鳞”,数量非常稀少。昭公非常想要得到这种鱼,于是派人前往宋国,希望能够获得一些。然而,当他的使者返回时,却告诉他,涸鳞已经绝迹了,再也找不到了。从此以后,涸鳞成为了一个形容珍稀物种几乎绝迹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涸鳞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这种濒临灭绝的动物已经变得涸鳞了。2. 这个小镇上的传统手工艺已经快要涸鳞了。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涸鳞的意思理解为“鱼鳞干涸”,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珍稀动植物保护工作,以及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地方原来有很多野生动物,可是现在已经涸鳞了。2. 初中生:这种濒临灭绝的鸟类已经变得涸鳞,我们应该保护它们。3. 高中生:这座古老的建筑是我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不能让它涸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