貉袖
mò xiù
  • 拼 音:mò xiù
  • 注 音:ㄇㄛˋ ㄒㄧ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貉皮做的衣袖。 唐 刘商 《胡笳十八拍》第五拍:“狐襟貉袖腥復膻,昼披行兮夜披卧。”
    (2). 宋 代一种前后襟和两袖都较短的衣服。《说郛》卷十九引 宋 曾三异 《因话录》:“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里,或其中用緜者,以紫皂缘之,名曰貉袖。闻之起于御马院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著;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

  • 基本含义
    指假装谦虚,实际上心高气傲。
  • 详细解释
    貉,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袖,指衣袖。成语“貉袖”比喻表面谦虚,内心却自负自满,心高气傲。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表面上谦虚,实际上自视甚高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虚伪谦虚、傲慢自大。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相传,齐国有一位名叫鲍叔牙的大臣,他非常聪明能干,但却总是装作谦虚低调的样子。有一次,鲍叔牙参加了齐国的科举考试,考试结束后,他把卷子交给了考官。考官看了一眼就说:“这卷子写得很好,一定是鲍叔牙的作品。”鲍叔牙听后心里非常高兴,但是他表面上却装作很惊讶的样子,说:“怎么可能是我写的呢?我只是个平凡的人。”从此以后,人们就用“貉袖”来形容那些表面谦虚,实际上心高气傲的人。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总是戴着一副貉袖的面具,让人很难接近他。2. 虽然他平时说话很客气,但实际上却是个貉袖之人。
  • 记忆技巧
    将“貉袖”与假装谦虚的人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把自己的手藏在袖子里,假装谦虚,实际上内心自负自满的样子。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貉袖”相关的成语,如“虎头蛇尾”、“狗仗人势”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并提高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在班级里总是装作很谦虚,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貉袖之人。中学生:她表面上谦虚,实际上却自视甚高,真是个貉袖之人。大学生:他的成绩很好,但他总是说自己只是运气好,这种貉袖的态度真让人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