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
zuò rén
  • 拼 音:zuò rén
  • 注 音:ㄗㄨㄛˋ ㄖ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作人 zuòrén
    (1) [behave;conduct oneself]∶为人处世
    作人的学问大着哩
    (2) [bring up men of talent;employ worthy men]∶教育人民,培植人才
    作人要从根本上抓起

  • 详细解释

    (1).《诗·大雅·棫朴》:“ 周王 寿考,遐不作人。” 孔颖达 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后因称任用和造就人才为“作人”。 明 张居正 《贺朱镇山重膺殊恩序》:“君上所以命官作人,与臣子所以表树勛烈者,匪忠孝盍繇哉?”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九》:“造士之作人也密,求贤之作人也神。” 康有为 《大同书》戊部第一章:“且学校作人,凡人皆作,女子亦人也,岂鸟兽不可与同羣哉!”
    (2).做人。指立身行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敦 ﹞问 温 (指 温峤 )曰:‘皇太子作人何似?’ 温 曰:‘小人无以测君子。’”
    (3).指通人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鸦头言于母曰:‘母日责我不作钱树子,今请得如母所愿。我初学作人,勿以区区放却财神去。’”
    指役夫、匠人等劳动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若水》:“其水东北流,逕 博南山 。 汉武帝 时,通 博南山 道,渡 兰仓津 ,土地絶远,行者苦之,歌曰:‘ 汉 德广,开不宾,渡 博南 ,越 仓津 ,渡 兰仓 ,为作人。’” 赵一清 注:“作人,犹役徒也。”《法苑珠林》卷七一:“尝雇人筑宅,不还其价。作人求钱, 卞 父鞭之。”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至平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现。
  • 详细解释
    作人是由“作”和“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作指做,人指人。作人一词表示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现。它强调一个人应该以诚实、正直、善良和有责任心的态度对待他人,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 使用场景
    作人一词常用于教育和道德教育领域,用来告诫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道德和社会规范。
  • 故事起源
    作人一词源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儒家注重人的修养和行为规范,提倡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作人的概念也与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相似,强调一个人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 成语结构
    作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作”是动词,表示做;“人”是宾语,表示人。
  •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是个作人的楷模。2. 她的行为举止一直都很作人,备受大家的尊敬。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儒家思想相关的关键词联想,如“仁”、“君子”等来记忆作人这个成语。也可以将其与道德修养相关的词语联系起来,如诚实、正直、善良等。
  • 延伸学习
    可以深入学习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更多关于道德修养和人伦关系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做一个好学生,要懂得作人。2. 初中生:我们要在学校里作人,遵守校规校纪。3. 高中生:作人要懂得感恩和尊重他人。4. 大学生:在社会上作人,要有担当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