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势
zhèn shì
  • 拼 音:zhèn shì
  • 注 音:ㄓㄣˋ ㄕ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阵势 zhènshì
    (1) [position]∶作战的阵容部署
    用策略取得有利的阵势
    (2) [scene]∶情势;场面

  • 近义词

    形式、地势、步地、大局、景象、局面、局势、时势、事势、形势

  • 英文翻译

    1.(作战的布置) battle array; a disposition of combat forces; battle formation

  • 详细解释

    (1).军队作战的布置。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阵势鱼丽远,书文鸟篆奇。” 宋 刘过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词:“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 柳营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清 李渔 《奈何天·分扰》:“咱两个分咐将校们,把近来演习的阵势,摆列一番,壮一壮行色。然后起兵,有何不可!”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他把敌人的阵势讲了一番……这就是说,敌人从四面八方可天盖地的扑来了。”
    (2).世面;场面。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当然,可能是 韦珍 没有经过多大的阵势,一看风吹草动就懵头转向瞎叫唤。”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杀楼》:“ 英华 ,别看你当了连长做了官了,就拿打仗来吓唬我们!你知道,我们也是见过大阵势的了。”
    (3).情势;架势。 马烽 《村仇》:“正在这时, 田铁柱 追罢兔子回来了,一见这阵势可起火了,从地下捡了块石头,猛不防就朝地主家二小子甩去。” 徐迟 《汉水桥头》:“外围的铁驳和木船上装满水泥袋、砂子和碎石。所有的人员各就各位,摆好了阵势。”

  • 基本含义
    阵势指军队或队伍的布阵和态势。也可指某种力量的形成和表现。
  • 详细解释
    阵势是军队在战斗中采取的阵型和态势,包括布阵的位置、形状和方向等。它是军队战斗力的一种表现,也是对敌方产生威慑和压力的手段。在扩展意义上,阵势还可以指某种力量的形成和表现,如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的阵势。
  • 使用场景
    阵势通常用于描述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中的态势和形势。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组织或个人在某个领域中的强大势头和影响力。
  • 故事起源
    阵势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三十年》中。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韩宣子率军攻打齐国,齐国国君齐桓公派遣齐国大夫士鞅前往抵挡。韩宣子见到士鞅布阵有序,军容严整,形势威严,心生畏惧,最终放弃了进攻。从此,阵势成为形容军队布阵和态势的词语,并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 成语结构
    阵势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1. 他们在比赛中展现出强大的阵势,让对手望而生畏。2. 这支队伍的阵势紧密有序,战斗力非常强大。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军事战斗相关的图像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军队在战场上形成整齐的阵型,展示出强大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军事战斗相关的成语,如“围魏救赵”、“以逸待劳”等,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智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在操场上排成阵势,准备进行晨练。2. 初中生:老师带领我们组成阵势,进行队列训练。3. 高中生: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展现出强大的阵势,取得了胜利。4. 大学生:在商业竞争中,一家公司需要有强大的阵势,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