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英文全称: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缩写CAFTA),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涵盖19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 详细解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惠及19亿人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国民生产总值达6万亿美元、贸易额达4.5万亿美元的自由贸易区。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

    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投资增长、经济融合加深,企业和人民都广泛受益,实现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标。中国和东盟双边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今年1至10月,双边贸易额已达2959亿美元,同比增长25.7%。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 基本含义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指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建立的一个自由贸易区域。
  • 详细解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一个经济合作区域,旨在促进双方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降低贸易壁垒,增强经济合作。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有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 使用场景
    该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适用于商务谈判、经济报道、学术研究等场景。
  • 故事起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最早于2002年提出,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合作,于2010年正式建立。这一构想的背后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合作意愿。
  • 成语结构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地名和相关词语组成的复合词语。
  • 例句
    1.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加强了经济合作。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记忆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关系,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情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中国和东盟国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帮助下互相交流和合作。2. 初中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3. 高中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之一。4. 大学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将推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