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冠格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正冠格

    又名鹤顶格、朱颜格、丹顶格、赤发格。正冠格谜底字数在三个字以上,猜的时候,除了首字正读外,其余的字都必须用谐音的字代替,才能扣合谜面。例:

    1、除隋乱,创国基(打一我国民主人士名)

    谜底:李德全(得权)

    除了首字“李”正读外,其余二字“德全”用同音字“得权”代替。以“李得权”扣合谜面。

    2、梁元帝看奏章(打一剧目)

    谜底:独木关(目观)

    除了首字“独”正读外,其余二字“木关”用同音字“目观”代替,以“独目观”扣合谜面(因梁元帝只有一目)

    3、程咬金绝招(打一京剧名)

    谜底:开山府(三斧)

  • 基本含义
    指官员或者学者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
  • 详细解释
    正冠格是由“正”、“冠”和“格”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指的是端正、庄重,“冠”指的是帽子,“格”指的是衣服的领子。正冠格原指帽子和领子整齐挺拔,形容官员或者学者的仪态庄重、举止端正。后来,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态庄重、举止得体。
  • 使用场景
    正冠格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端庄、举止得体,适用于各种场合。比如,当你想夸奖一个人有着良好的仪态和举止时,可以用正冠格来形容他。
  • 故事起源
    正冠格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一年》中,是描述一个人的仪态庄重。后来,正冠格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得体。
  • 成语结构
    正冠格是一个三个字的成语,由“正”、“冠”和“格”组成。
  • 例句
    1. 他举止庄重、仪表端庄,真是个正冠格的人。2. 他的仪态庄重,举止得体,真是个正冠格的学者。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正冠格”与仪态庄重、举止得体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戴着端正的帽子,穿着整洁的衣服,仪表庄重,举止得体,就像是一个正冠格的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员的仪仗制度和礼仪文化,以深入理解正冠格这个成语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讲课的时候总是举止庄重,就像是一个正冠格的人。2. 初中生:我们学校的班长仪表庄重,举止得体,真是个正冠格的学生。3. 高中生:他的仪态庄重,举止得体,是我们班上的正冠格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