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
yóu shén
  • 拼 音:yóu shén
  • 注 音:ㄧㄡˊ ㄕ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犹游心。《艺文类聚》卷五五引 汉 冯衍 《说邓禹书》:“诚少游神乎经书之林,驰情乎玄妙之中。” 宋 苏辙 《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二:“此盖伏遇皇帝陛下,游神渊默,灼见羣臣之情;运智密微,阴扶圣母之断。” 明 梁辰鱼 《江东白苎·效沉青门唾窗绒体引》:“但峻志未就,每托迹于醉乡;逸气不伸,常游神於花阵。”参见“ 游心 ”。
    (2).巡游之神;游荡之鬼。 清 尤侗 《西堂杂俎·瑶宫花史小传》:“ 王母 闻其以腴词赠答,切责之,命游神巡察,不许私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数十年游神耗鬼,杂入衡文,吾辈寧有望耶!”
    (3).方言。流氓。 郭沫若 《初出夔门》一:“我们的一批和清华学生的一批,便不能不成为了轮船上的游神--游神者 四川 话之流氓也。”
    (1).谓专心致志。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未若游神典文,吐故纳新,求饱乎耒耜之端,索緼乎杼轴之閒。” 晋 李兴 《故使持节侍中太傅鉅平成侯羊公碑》:“游神元默,散志青云。” 宋 孙沔 《论治本》:“伏望皇帝陛下,游神清浄,毓德太寧。”
    (2).谓脱离尘俗,隐居成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洹水》:“县北有 隆虑山 ,昔 帛仲理 之所游神也。”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具悉我国家集庆仙源,游神道域,普天之下灵迹甚多。”
    (3).指死亡。《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叔孙协墓志》:“春秋卅,游神放世。”
    (4).古代方士迷信认为精神可以离开躯体出游。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道士﹞又能游神驭气,出天界,没地府以求之,不见。” 吴越 钱鏐 《天柱观记》:“方 瑶水 以游神,復 华胥 而入梦。”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妖僧》:“顷之, 刘 忽瞑眩欲死,以语 行果 , 行果 曰:‘是将游神,神游而復可以昇矣。’”
    (5).“游弈神”的省称。道教认为有游弈神,游弈人间,伺察善恶,有“日游神”、“夜游神”之称。 明 汤显祖 《邯郸梦·行宫望幸》:“到头天样大事,撞着一个老太岁游神。”《天雨花》第一回:“因此,惊动日夜游神,奏之上帝。”

  • 基本含义
    指游荡、游玩的神祇。也用来形容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
  • 详细解释
    游神一词源自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祇,他们经常以游荡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成语“游神”用来形容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没有固定的工作或目标。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对某人懒散或不负责任的批评。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不努力工作或不负责任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学生不认真学习、游手好闲的情况,或者形容某人在工作中不尽责任、不努力工作的态度。
  • 故事起源
    游神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形容那些喜欢游荡、游玩的神祇。后来,这个词语被引申为形容人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故事中没有特定的起源或传说与之相关。
  • 成语结构
    游神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游”和“神”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整天无所事事,真是个游神。2. 这个学生总是游神,从来不认真听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游”字与“游玩”联系在一起,联想到游神是喜欢游荡、游玩的神祇。同时,可以将“神”字与“不务正业”联系在一起,联想到游神是指不努力工作、游手好闲的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游手好闲”、“吃闲饭”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不认真做作业,成了一个游神。2. 初中生:我不想成为一个游神,所以我会努力学习。3. 高中生:他整天无所事事,就像一个游神一样。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自由,但我们不能成为游神,要好好学习。5. 成年人:他一直在找工作,但总是游神,没有稳定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