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抚
zhèn fǔ
  • 拼 音:zhèn fǔ
  • 注 音:ㄓㄣˋ ㄈ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安抚。《左传·昭公十五年》:“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以镇抚其社稷。”《史记·淮阴侯列传》:“因请立 张耳 为 赵王 ,以镇抚其国, 汉王 许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 张延雋 之为 晋州 行臺左丞,匡维主将,镇抚疆埸,储积器用,爱活黎民,隐若敌国矣。”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 薛铁山 死,州民无主,虑不逞者为变。故 罕之 ( 李罕之 )专命镇抚,取王裁旨。”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 满 人治理 中国 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
    (2).偏指安抚。《左传·襄公十年》:“ 向戌 辞曰:‘君若犹辱镇抚 宋国 ,而以 偪阳 光啟寡君,羣臣安矣,其何貺如之?’”《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 如 陕 ,镇抚 关 外父老。” 颜师古 注:“镇,安也;抚,慰也。”
    (3). 南宋 初在 金 、伪 齐 接壤的 淮南 、 京东 西 、 湖南 北 诸路分置的特别行政区。其长官为镇抚使,其官署称镇抚使司。 宋 叶适 《上殿札子》:“夫徒鉴 五代 之致乱而不思 靖康 之得祸,故 李纲 请裂 河南 为藩镇, 范宗尹 尝割边面为镇抚,皆随以废格。”参阅《宋史·职官志七》。
    (4). 元 万户府及都威卫使司所属掌理军匠的镇抚司(所)之长官。《元史·百官志五》:“﹝左都威卫使司﹞镇抚所,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右都威卫使司﹞镇抚司,镇抚二员,都目一员。”《元史·百官志七》:“﹝万户府﹞镇抚司,镇抚二员, 蒙古 、 汉 人参用。”

  • 基本含义
    平息争端,安抚局势
  • 详细解释
    镇抚是指通过使用权威和智慧来平息争端、安抚局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领导者或者有权力的人通过适当的手段来解决冲突,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 使用场景
    镇抚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政治、军事和社会领域,用来形容领导者在面对紧急情况或者危机时采取措施来平息争端、安抚民众的心情。
  • 故事起源
    镇抚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兵法和治国理政思想。在古代,统治者常常面临各种内外的争端和冲突,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他们需要通过权威和智慧来平息争端,保持统治秩序。
  • 成语结构
    镇抚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镇”和动词宾语“抚”组成。
  • 例句
    1. 领导者通过开展对话和谈判来镇抚双方的争端。2.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镇抚民众的不满情绪。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将“镇”字联想为一个镇守城池的士兵,而“抚”字则可以联想为一个抚慰受伤士兵的医生。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镇抚相关的成语和词语,比如“安抚”、“息事宁人”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镇抚了我们之间的争执,让我们和平相处。2. 初中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镇抚民众的不满情绪。3. 高中生:领导者通过开展对话和谈判来镇抚双方的争端。4. 大学生:他用理性和智慧来镇抚了紧张的局势,使得双方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