蛰恶
zhé è
  • 拼 音:zhé è
  • 注 音:ㄓㄜˊ ㄜ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隐蔽的罪恶。《金史·贾益谦传》:“知 衞王 莫如我。然我闻 海陵 被弑而 世宗 立, 大定 三十年,禁近能暴 海陵 蛰恶者,輒得美仕,故当时史官修实録多所附会。”

  • 基本含义
    指隐藏恶意或恶行,暗中进行恶劣行为。
  • 详细解释
    蛰恶源于《庄子·德充符》,意思是蛰伏隐藏恶意,等待时机进行恶劣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当警惕那些表面看起来和善的人,因为他们可能在背后进行坏事。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善良无害,实际上心怀恶意,暗中进行坏事的人。
  • 故事起源
    《庄子·德充符》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蝮蛇蛰伏在草丛中,伺机咬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引申出了成语“蛰恶”。
  • 成语结构
    动词+形容词。
  • 例句
    1. 他平时看起来很友好,但实际上却蛰恶无比。2. 这个人表面上很和善,但他内心却蛰恶至极。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蛰伏的蛇隐藏恶意,等待时机进行攻击。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寓言故事和古代典籍来深入了解蛰恶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表面上很友好,但实际上蛰恶无比,我们要小心。初中生:这个人平时看起来很和善,但他内心却蛰恶至极,我们要提高警惕。高中生:那个政治家表面上很正直,实际上却蛰恶无比,我们要保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