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焉
yú yān
  • 拼 音:yú yān
  • 注 音:ㄧㄩˊ ㄧ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从此;于此。 唐 顾况 《塞上曲》:“酣战祈成功,于焉罢边衅。” 唐 唐彦谦 《游南明山》诗:“于焉偶閒暇,鸣轡忽相聚。”
    于是。《诗·小雅·白驹》:“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朱熹 集传:“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遥而不去。” 陈奂 传疏:“《玉篇》:‘焉,是也。’言於是消摇也。今字作‘逍遥’。”《后汉书·董卓传论》:“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 崑冈 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於焉而极。” 唐 元稹 《相和歌辞·决绝词》:“有美一人,於焉旷絶。” 明 刘基 《清修院良上人浸月轩》诗:“珍重无生侣,於焉托清净。”

  • 基本含义
    指到了那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停留或从事某种活动。
  • 详细解释
    于焉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即“于”和“焉”。其中,“于”表示在某个地方,而“焉”表示那个地方。于焉的基本含义是指到了某个地方,就在那个地方停留或从事某种活动。
  • 使用场景
    于焉常用于描述人们到达某个地方后所做的事情。它可以用来表示某人在某个地方停留或从事某种活动的状态。例如:“他来到了这个城市,于焉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以使用于焉来表达这个意思。
  • 故事起源
    于焉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故事中,孟子和荀卿在讨论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时,孟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生在世,当何为而已?”荀卿回答说:“人生在世,当尽己之能,无愧于心。”孟子听后表示赞同,并用了“于焉”这个成语来表示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尽力去做,就不会有遗憾。
  • 成语结构
    于焉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即“于”和“焉”。
  • 例句
    1. 他来到了这个城市,于焉安顿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2. 他考上了大学,于焉远离了家乡,踏上了求学之路。
  • 记忆技巧
    可以将于焉拆分成两个词来记忆。其中,“于”的发音和“于”字的形状相似,可以将其记忆为“在”的意思;而“焉”的发音和“烟”字的发音相似,可以将其记忆为“那个地方”的意思。通过将这两个词组合起来,就可以记忆于焉的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于是乎”、“于心有愧”等,以扩展对于于焉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放学后于焉回家,开始做作业。2. 初中生:他参加了夏令营,于焉结交了许多新朋友。3. 高中生: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于焉离开了家乡,追逐梦想。4. 大学生:我毕业后于焉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开始了职业生涯。5. 成年人:他辞去了高薪工作,于焉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追求自由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