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行
zhì xíng
  • 拼 音:zhì xíng
  • 注 音:ㄓㄧˋ ㄒ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为政的成绩。亦指为政有成绩。《管子·八观》:“治行为上,爵列为下,则豪桀材臣不务竭能,便辟左右不论功能。” 宋 曾巩 《道山亭记》:“ 程公 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餘功又及於此。”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良吏平反冤狱》:“ 胡文忠公 抚 鄂 时,尝明保 东湖 县令 张建基 之治行。”
    (2).施政的措施。《汉书·薛宣传》:“吏民言令治行烦苛,适罚作使千人以上;贼取钱财数十万,给为非法;卖买听任富吏,贾数不可知。”
    (3).整理行装。《史记·曹相国世家》:“ 萧何 卒。 参 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汉书·郑当时传》:“使视决 河 ,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 郑庄 行,千里不齎粮,治行者何也?’” 宋 秦醇 《谭意哥传》:“后二年, 张 调官,復来见。 意 乃治行,饯之郊外。”

  • 基本含义
    指纠正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符合道德规范。
  • 详细解释
    治行是由“治”和“行”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治”意为纠正、规范,表示改正错误的行为;“行”指个人的行为或行动。治行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自我约束,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使其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 使用场景
    治行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教育、劝诫或自我反省的场合。可以用来提醒他人要端正自己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自勉,要求自己不断纠正错误,追求更好的道德素质。
  • 故事起源
    治行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告子下》。故事中,孟子告诉弟子:“治其行者治人,治其心者治己。”意思是说,只有通过纠正自己的行为,才能治理好别人,而纠正自己的行为需要从内心开始。
  • 成语结构
    治行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治”和名词“行”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在努力治行,希望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2. 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治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治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个医生,要治疗自己的行为病,使其恢复健康。也可以将“治”和“行”两个字分别与纠正错误和个人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结。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修养相关的成语,例如“德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文化素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好好治行,不再说脏话。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积极治行,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3. 高中生:治行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行为。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治行,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