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冷战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两国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通过网络黑客攻击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其他武力的现象。

    网络冷战 - 起源美国彭博新闻社2011年12月14日报道称,根据其获得的数据,过去10年中至少有760家美国公司、大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政府机构遭到来自同一批中国黑客间谍的攻击。中国黑客攻击的目标包括谷歌、英特尔等大公司,也包括航空航天、半导体、医药和生物科技等行业的一些创新型公司。报道指责中国黑客通过攻击一些美国酒店网络服务系统进而进入各公司机构网络,以盗取机密。该报道耸人听闻地称此为“网络冷战”。

    网络冷战 - 美国指控

    美联社的报道称,美国公司和政府机构遭受的网络攻击,大部分来自于12个中国黑客团体,他们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或指使”。报道称,中国黑客“具有侵略性和隐蔽性的攻击”窃取了美国价值不菲的知识产权和数据,而美方有时能够根据一些“明显的特征”追查出这些黑客的位置和身份。

    文章说,美国情报机构官员指称,来自中国的网络攻击正不断升级,但“很难提供”相关的“证据”。文章称,美国政府官员不愿将这些网络攻击与中国政府直接联系起来,但官员和专家私下里普遍表示,他们确信这些黑客与中国政府或军方有关。一些美国网络安全专家批评美国政府没有向中国施加足够的压力,迫使中国追查黑客。

    美国国家反情报行政办公室2011年11月3日公开了向国会提交的报告《在网络空间盗取美国经济机密的外国间谍》,罕见地点名指称中国和俄罗斯在过去两年内通过互联网窃取了美国大量有价值的经济机密,对美国经济安全造成“日益严峻和持久的威胁”。

    报告称中国与俄罗斯是美国经济信息和技术“最有野心的收集者”,主要针对美国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和军事科技等。报告尤其指称中方是“世界上最活跃和最持久的经济间谍罪犯”,“美国私营公司和网络安全专家曾报告源自于中国的计算机网络侵入攻击”,但“无法确认谁应负责”。

    报告预测未来遭“窃取”的重点可能是:信息与通信科技;关于稀缺自然资源供应的商业信息或与美国企业、政府谈判时的重要商业情报;军事科技,尤其是船舶系统、无人驾驶飞行器和其他航空航天科技;清洁能源和医药等领域的民用或多用途技术。

    网络冷战 - 中国辟谣

    中国是境外黑客攻击受害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针对相关指责严正指出,国外一些人热衷于捏造所谓网络间谍的谣言,其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中国政府一贯反对和严禁任何网络黑客违法犯罪活动。中国法律明文规定,对相关网络犯罪行为,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国是境外黑客攻击的重点受害国,经常遭受来自某些国家黑客的入侵和攻击。维护信息和网络安全符合各国共同利益。中方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道,通过平等互利合作,维护信息和网络安全。

    外交部发言人同时指出,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更值得重视,那就是有的国家热衷于提升所谓网络战的能力。如何维护信息和网络空间的和平,防止其成为新的战场,使其真正用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已成为国际社会面临的当务之急。中方与俄罗斯等国共同提出“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公正、开放的信息和网络空间。

  • 基本含义
    指在网络空间中进行的一种类似于冷战的竞争状态,各方通过网络攻击、网络封锁等手段来争夺信息优势或控制权。
  • 详细解释
    网络冷战是指在现代信息化社会中,各国或各方为了在网络空间中获得信息优势或控制权而进行的一种类似于冷战的竞争状态。类似于传统冷战中的军备竞赛,各方通过网络攻击、网络封锁、网络间谍活动等手段来争夺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网络冷战不仅仅是国家之间的竞争,也可以是企业、组织、个人之间的竞争。
  • 使用场景
    网络冷战常常发生在国家间的网络安全领域,也可以发生在企业间的商业竞争中。在国家间的网络冷战中,各方可能通过网络攻击来窃取对方的机密信息,或者通过网络封锁来干扰对方的网络服务。在企业间的网络冷战中,竞争对手可能会进行网络攻击来窃取商业机密或者干扰对方的在线业务。
  • 故事起源
    由于“网络冷战”是一个比较新的词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故事起源。
  • 成语结构
    网络冷战的结构是由两个词组成,其中“网络”表示指在网络空间中进行,而“冷战”表示一种竞争状态。
  • 例句
    1. 最近,中美两国之间的网络冷战越来越激烈。2. 在网络冷战中,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变得尤为重要。3. 企业之间的网络冷战也在不断升级,网络安全意识日益增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网络冷战”与网络攻击、信息竞争等相关概念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可以想象两个国家或组织在网络空间中展开激烈的竞争,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争夺信息优势,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网络安全相关知识,了解网络攻击、网络防御等方面的内容,以加深对“网络冷战”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参加了学校的网络冷战比赛,通过编程攻击了对方的基地。2. 初中生:我在游戏中遇到了一个很厉害的对手,我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网络冷战。3. 高中生:我对网络安全很感兴趣,正在学习如何防范网络冷战中的攻击。4. 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遇到了一次网络冷战,通过应对网络攻击,成功保护了公司的数据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