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滕
zhú téng
  • 拼 音:zhú téng
  • 注 音:ㄓㄨˊ ㄊ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竹滕 zhúténg
    [bamboo vine] 一种拔契( Smilax bonanox ),有四棱的茎,具星状糠秕形的基部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品行高尚,言行举止端正。
  • 详细解释
    竹滕,是由“竹”和“滕”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竹是一种高洁、正直的植物,滕指的是品行高尚的人。竹滕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言行端正,不受外界诱惑和境遇的影响,始终保持自己的高尚品质。
  • 使用场景
    竹滕一词多用于赞美人的品德高尚,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境时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
  • 故事起源
    竹滕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杂志下》中,其中记载了一个叫竹滕的人。竹滕生活简朴,为人正直,深受人们的敬重和赞美。后来,竹滕成为了一个代表高尚品德的成语。
  • 成语结构
    竹滕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竹滕的品德,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妥协。2. 这位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一直以竹滕的标准要求学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竹和滕两个字形象化地想象成一棵高大笔直的竹子,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端正的行为。可以通过绘画、联想等方式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品德的重视,以及其他与高尚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君子”、“忠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竹滕,经常帮助别人。2. 初中生:希望我们能够做一个竹滕,不受诱惑,坚守正义。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一个竹滕之人。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竹滕品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