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臣莫若君
zhī chén mò ruò jūn
  • 拼 音:zhī chén mò ruò jūn
  • 注 音:ㄓㄧ ㄔㄣˊ ㄇㄛˋ ㄖㄨㄛˋ ㄐㄩ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了解臣子的无过于君主。《管子·大匡》:“ 鲍叔 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今君知臣不肖也,是以使贱臣傅 小白 也。’”《孔丛子·执节》:“ 魏安釐王 问 子顺 曰:‘……﹝ 马回 ﹞有大丈夫之节,吾欲以为相,可乎?’答曰:‘知臣莫若君,何有不可?’” 唐 吴兢 《贞观政要·择官》:“十四年,特进 魏徵 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

  • 基本含义
    没有人能够了解臣子的心思比君主更深。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主非常了解自己的臣子,知道他们的能力、忠诚和品德。君主对臣子的了解程度超过其他人,因为君主和臣子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信任和互相依赖的基础上的。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它强调了领导者对下属的了解和信任,以及下属对领导者的忠诚和奉献。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刘邦建立汉朝之前曾经有过自立为西楚霸王的野心。然而,项羽的臣子范增却对他的野心有所顾虑,并劝告他不要过于自负。范增对项羽的了解和忠诚使得项羽对他非常信任,因此有了“知臣莫若君”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按照顺序分别是“知”、“臣”、“莫”、“若君”。
  • 例句
    1. 领导对于团队的了解和信任是成功的关键,知臣莫若君。2. 只有真正了解你的朋友才能称之为知己,知己莫若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将“知”字和“臣”字连起来,形成“知臣”;将“莫”字和“若君”连起来,形成“莫若君”。然后,将“知臣”和“莫若君”连接起来,形成“知臣莫若君”。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结构和意义。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关于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故事,以及其他有关君主和臣子关系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的了解就像“知臣莫若君”,他总是知道我们在想什么。2. 初中生: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和了解让我们感到温暖,真是“知臣莫若君”。3. 高中生:学校的领导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他们真的很懂“知臣莫若君”的道理。4. 大学生:导师对我们的指导和了解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真的是“知臣莫若君”。5. 成年人:领导对员工的关心和了解是建立团队信任的重要因素,他们真的懂得“知臣莫若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