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狃
xí niǔ
  • 拼 音:xí niǔ
  • 注 音:ㄒㄧˊ ㄋㄧ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熟稔,有经验。 宋 王安石 《酬王詹叔奉使江东访茶法利害见寄》诗:“命官惟贤材,职事又习狃。”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习性固执,不易改变。
  • 详细解释
    习狃一词由两个部分组成,习和狃。习意为习惯、习性,狃意为固执、执着。因此,习狃指的是一个人的习性非常固执,不愿意改变。
  • 使用场景
    习狃一词常用于形容那些坚持己见、固执己见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于批评某人的行为。
  • 故事起源
    习狃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一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以幽默、夸张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思想。在《逍遥游》中,庄子说他能够自由自在地游走于天地之间,不受任何约束。他用习狃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改变的人,暗示他们是受到限制的,无法像他一样自由。
  • 成语结构
    习狃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太习狃了,就是不听别人的意见。2. 她的习狃性格让她在团队合作中遇到了很多问题。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习狃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头戴习字帽子,身穿狃字衣服,一副固执己见的样子,这样就可以记住习狃的意思。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习狃相关的成语,例如习以为常、习惯成自然等,可以帮助加深对习狃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太习狃了,一直坚持自己的游戏规则。2.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做个小组项目,但是我觉得我可以一个人完成,因为我习狃。3. 中学生:我妹妹太习狃了,不愿意尝试新的运动项目。4. 大学生:有些人对于新的观点非常习狃,不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