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条
róu tiáo
  • 拼 音:róu tiáo
  • 注 音:ㄖㄡˊ ㄊㄧ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嫩枝;柔软的枝条。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宋 陈亮 《贺新郎·同刘元实唐与正陪叶丞相饮》词:“手弄柔条人健否?犹忆当时雅趣。” 茅盾 《子夜》十八:“她一伸手就折断了那柔条。”
    (2).特指垂柳的枝条。 唐 李白 《惜馀春赋》:“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 宋 沉遘 《发瓦桥十里而河梁败还坐客亭复上马戏咏道旁垂柳》:“柔条秀絶向人甚,忍不从容折一枝。”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四折:“曾向 章臺 舞细腰,行人几度折柔条。”

  • 基本含义
    指柔软的竹子,比喻柔顺、温和的性格或言行举止。
  • 详细解释
    柔条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柔”表示柔软、温和,第二个字“条”表示竹子。柔条这个成语比喻人的性格或言行举止柔顺、温和,不强硬、不刚强。
  • 使用场景
    柔条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言行举止温和柔顺,不会强硬、不会刚强。可以用在描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行为方式等方面,也可以用来劝导别人要柔和、温和待人处事。
  • 故事起源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孟子曾经在齐国担任官职,有一次他被齐国的国君召见。当时,孟子穿着一件麻衣,国君看到后觉得孟子的衣服很朴素,就批评他说:“你这么穿着朴素,不怕别人笑话吗?”孟子回答说:“竹子也是朴素的,但它能弯曲而不折断。如果我能够像竹子一样柔软,不断修身养性,不断学习进步,那就是最好的。”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柔条”来形容一个人的柔顺、温和的性格。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形容词“柔”和名词“条”组成。
  • 例句
    1. 他的性格非常柔条,从不和人争吵。2. 她的言谈举止总是温和柔顺,很受人喜欢。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竹子的形态和特点来记忆这个成语。竹子通常是绿色的,细长而柔软,能够弯曲而不折断。你可以想象一个柔软的竹子,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更多关于成语的知识,了解成语的起源、故事和使用方法。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性格和言行举止相关的成语,丰富自己的汉语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是一个柔条的女孩,总是很温和地对待同学们。2. 初中生:他的性格很柔条,从来不会对别人发脾气。3. 高中生:作为班长,她总是以柔条的方式管理班级,很受同学们的尊敬。4. 大学生: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像柔条一样,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进。5. 成年人:在处理工作和人际关系时,我们要保持柔条的态度,不要过于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