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仁
shàng rén
  • 拼 音:shàng rén
  • 注 音:ㄕㄤˋ ㄖㄣ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至仁。《老子》:“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汉 扬雄 《长杨赋》:“是以遐方疏俗、殊邻絶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
    (2).指最仁爱的人。 汉 班固 《蜀都赋》:“终保己而貽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 基本含义
    指以仁德为上,以善良为先。
  • 详细解释
    上仁是由“上”和“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上”表示高于、超越,表示将某种品质或行为放在首位,成为最重要的事物;而“仁”则表示仁爱、善良、宽厚的品质。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将仁德视为最高的价值观,将善良和宽容放在首位。
  • 使用场景
    上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善良、仁爱,对他人宽容和体贴。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来告诫自己要以仁德为根本,做一个善良的人。
  • 故事起源
    《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则关于孔子的故事。当时,有人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到仁德为上,孔子回答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保忠。”意思是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时间保持约束,也不能长时间保持忠诚。后来,人们将这句话提炼成了成语“上仁”。
  • 成语结构
    上仁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上”为动词,表示超越、高于;“仁”为宾语,表示仁德。
  • 例句
    1. 他对人非常上仁,总是乐于帮助别人。2. 她的善良和宽容让大家都觉得她是一个上仁的人。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上仁”与“善良为上”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也可以将“上仁”与“高尚品德”进行关联,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仁德相关的成语,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至义尽”等,来扩展对仁德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上仁的人,总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上仁的人,对别人宽容和体贴。3. 高中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上仁为先,将善良和宽容放在首位。4. 大学生:上仁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是我们应该追求的。